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基于推转壳模型(CSM)的对相互作用-形变-转动频率自洽处理的Total-Routhian Surface(TRS)计算方法,研究了54≤Z≤68的N=76同中子素及W同位素链中的偶偶核结构演化与集体性质。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一、简要阐述了TRS理论模型的相关概念及计算方法。二、分析了偶偶核130Xe-144Er(N=76同中子素)及160-190W在三维形变空间(β2,γ,β4)下的结构演化。三、通过钨同位素链中转动惯量、角动量顺排、E-GOS曲线的变化,讨论了它们的集体性质。 稀土核区的原子核存在丰富的形状演化信息。原子核的形状与原子核中填充的核子数目有关,特别是费米面附近高j轨道的核子。这些核子具有不同的长椭球驱动力及扁椭球驱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原子核形变势能曲线的分析发现,原子核中存在长椭球、扁椭球以及三轴形状的形状共存现象。N=76同中子素的基态、高自旋态中都具有三轴性或γ-软的性质。实验上γ带的奇偶能级晃动参数S(I)也可以展现出不同集体激发模式的差异,如区分原子核的γ-软和γ-硬的特征。另一方面,对钨同位素链进行了系统分析,它们的形变在γ方向上同样具有不稳定的特征。利用R4/2=E4+1/E2+1,p=Np*Nn/(Np+Nn),ES/E(2+1)=(E2+2-E4+1)/E2+1等参量随中子数的变化关系,进一步说明了γ方向上的软硬程度。对W同位素的角动量顺排发现:在164-180W中,中子顺排占优势,而在部分核中(如182W)存在质子中子的顺排竞争,但是在非常缺中子的核区(如160W)质子顺排占优势。最后,给出了计算的164,172,180W中调节对力强度G前后以及是否包含四极对力的第一类转动惯量与实验值之间的对比。此外,根据E-GOS(E-Gamma Over Spin)曲线呈现出的原子核沿晕线振动与转动集体模型演变特性的差异,表明目前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上的微小偏差很有可能是由于TRS计算模型中没有考虑到原子核的振动特征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