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服装的追求由仅仅满足遮体取暖到追求服饰的美观、舒适、保健、功能性的转变,服用纺织品也正朝着高支轻薄化、原料多元化、风格多样化、功能多种化的方向发展。羊绒羊毛纤维价格昂贵、资源缺乏,其制品易毡缩、抗起毛起球差、品种单一,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有目的性地选择其它纤维原料与其混纺,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纤维的优点,弥补其各自性能上的缺陷,改善最终产品的性能。混纺是目前纺纱和纺织品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实际趋势。
本课题主要对多组份羊绒混纺纱的纺纱工艺、混纺纱的结构和性能、织物的各单项性能及综合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相同的纺纱工艺参数、相同的织造方法及工艺、相同的染整加工条件下,研究了混纺比对四组份纤维混纺纱结构和性能及织物性能的影响,确立了他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并根据织物各项服用性能的要求预测了纤维组份的最佳混纺比。
在分析各组份纤维(羊绒、羊毛、竹浆纤维、PTT纤维)结构特性及纤维性能对纺织产品性能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半精纺纺纱系统纺制了9种不同混纺比的多组份羊绒混纺纱。
对9种不同比例混纺纱线制作横截面切片并采用视频显微镜进行图像采集观察,计算了混纺纱中各纤维的汉密尔顿指数和Onion指数,分析研究其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羊绒羊毛纤维有向外转移的趋势且受混纺比影响很小;竹浆纤维有向内转移的趋势,转移程度很小且受混纺比的影响也很小;PTT纤维有向内转移的趋势,且随着PTT纤维含量的增加其向内转移的趋势减小。当混纺比为7/33/20/40时,混纺纱各纤维的转移指数绝对值都较小,混纺纱中各纤维转移程度较小,纤维分布比较均匀。混纺纱中,Onion指数较大的竹浆纤维较多的集结在纱的表层。PTT纤维含量小于30%时,混纺纱的外观由竹浆纤维决定;当PTT纤维含量大于30%时,混纺纱的外观由竹浆纤维和PTT纤维决定;当PTT纤维含量为30%时,羊毛纤维决定了混纺纱的外观。混纺纱的外观由混纺比及纤维本身性能共同决定。
测试分析了9种不同混纺比纱线的机械性能,建立了混纺比与纱线性能之间的回归关系。混纺纱的强力的预测值、实测值随混纺比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PTT纤维含量低于39%时,混纺纱的强力随PTT纤维含量的增大而减小(羊绒羊毛纤维含量不变);当PTT纤维含量高于39%时,混纺纱强力随着。PTT纤维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对9种混纺比的纱线在手摇横机上进行织造试验,织物组织采用平针组织,对9种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测试(主要测试指标为:拉伸断裂性能、耐磨性、抗起毛起球性、压缩性、弯曲性、延伸性),并研究分析混纺织物的服用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结果分析表明:织物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磨损失重率、表面厚度、弯曲刚度、成型性与混纺比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与混纺比成二次抛物线关系,磨损失重率、表面厚度、弯曲刚度、成型性与混纺比成线性关系;剪切刚度与混纺比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相关关系较差,起毛起球性能受混纺比的影响也很小。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综合评判混纺织物的服用性能,得到织物综合性能的最佳混纺比为7/33/35/25,此混纺比织物的性能达到了纤维各性能优劣互补、取长补短的效果,改善了产品的手感、风格、外观、抗起毛起球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