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分工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区域问各个城市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产业结构水平选择发展不同的行业,既有利于实现产业集聚效应,也有利于专业分工的深化,更好地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粤桂两省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问题,对于促进经济带东西部合作、推进两广一体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产业分工合作的理论基础,借鉴国内外著名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成功案例,从粤桂两省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两地产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基础和目标构想;实证研究中,引用产业相似系数、区位熵比值、产业竞争力、部门增长率等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粤桂两省区的三次产业结构相似度,并筛选了各自的优势产业;最后根据两地的比较优势,探讨了广西与广东产业分工与合作的路径选择。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2010-2014年期间,粤桂两省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在0.9以上,存在明显的产业同构现象且呈逐渐上升趋势。工业结构相似系数0.5左右,互补性较强。广东相对广西在大多数工业部门具有比较优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广东相对厂广西的优势行业,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传统资源或劳动型行业是广西的相对优势产业。2005-2014年间,广东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部门:烟草制品业,纺织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的产值增长率、职工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均低于部门平均水平,处于衰退阶段。从工业化水甲看,广东已逐步迈入后工业社会阶段,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逐渐上升为主导产业。同时,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逐渐被新兴的高技术行业所斡代,处于产业更新升级的转型期;广西则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两地产业结构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区域资源和要素禀赋的异质性、互补性依然显著。广西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承接广东转移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促进制造业集聚,提升产业分工水平和竞争力。政府政策引导,降低产业转移成本:强化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提高区内硬件和软环境实力,加快产业转移进程;完善产业链条,壮大广西矿产开发、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及中草药的产业化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