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两省区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uwei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分工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区域问各个城市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产业结构水平选择发展不同的行业,既有利于实现产业集聚效应,也有利于专业分工的深化,更好地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粤桂两省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问题,对于促进经济带东西部合作、推进两广一体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产业分工合作的理论基础,借鉴国内外著名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成功案例,从粤桂两省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两地产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基础和目标构想;实证研究中,引用产业相似系数、区位熵比值、产业竞争力、部门增长率等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粤桂两省区的三次产业结构相似度,并筛选了各自的优势产业;最后根据两地的比较优势,探讨了广西与广东产业分工与合作的路径选择。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2010-2014年期间,粤桂两省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在0.9以上,存在明显的产业同构现象且呈逐渐上升趋势。工业结构相似系数0.5左右,互补性较强。广东相对广西在大多数工业部门具有比较优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广东相对厂广西的优势行业,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传统资源或劳动型行业是广西的相对优势产业。2005-2014年间,广东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部门:烟草制品业,纺织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的产值增长率、职工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均低于部门平均水平,处于衰退阶段。从工业化水甲看,广东已逐步迈入后工业社会阶段,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逐渐上升为主导产业。同时,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逐渐被新兴的高技术行业所斡代,处于产业更新升级的转型期;广西则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两地产业结构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区域资源和要素禀赋的异质性、互补性依然显著。广西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承接广东转移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促进制造业集聚,提升产业分工水平和竞争力。政府政策引导,降低产业转移成本:强化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提高区内硬件和软环境实力,加快产业转移进程;完善产业链条,壮大广西矿产开发、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及中草药的产业化开发。
其他文献
由直方图衍生出来的频率插值估计,因为其计算方法简单,在许多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关于频率插值估计的研究,也一直都是学者们比较关注的研究主题,出版了很多相关的著作成果,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新观念深入人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创新型都市圈的理论应运而生。这些理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
陕西泾阳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蔬菜产业正在发展成为推动县域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部署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广大
普惠金融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金融发展的潮流方向,全球普惠金融发展框架逐步完善、普惠金融理念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推广。我国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不断推进普惠金融实践,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是发展与改革的战略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快速的增长,经济活力的释放有效地改善了居民家庭收入状况。然而高速的经济增长却伴随着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日益分化,严重阻碍了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
一、完形填空  A lecturer was giving a lecture to hisstudents on stress management. He 1  aglass of water and asked the audience, “How 2 do you think this glass of water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