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根据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心脑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包括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成为了我国人民疾病负担及死亡的首要原因。血脂异常是最常见的导致CVD的可控危险因素之一。根据2012年全国调查的结果,成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0.4%。目前,各国的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均建议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作为首要干预的目标。然而研究发现,即使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了 LDL-C的水平,患者仍然有较大发生冠心病的残余风险。大量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浆水平与CVD发病率呈负相关。因此HDL-C的生理功能机制及将其作为治疗靶点的药物研发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但是一些研究提示血浆中HDL-C的浓度水平,似乎并不能完整的反应高密度脂蛋白HDL与CVD发病的相关性。针对升高HDL-C血液浓度的药物开发也陷入了僵局。有学者认为以血中HDL-C的水平为指标来判断HDL的功能水平,从而预测CVD发生风险不够全面及客观的,并提出基于各种方法分类HDL亚型以替代现有的HDL-C指标。但各种方法之间的评价,及所分型亚类与CVD关系的研究结果却不尽相同,各种方法目前也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本研究对纳入的高质量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探讨HDL亚型与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从而为今后HDL分型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从建库至2019年7月有关脂蛋白亚型与CVD发病相关性的所有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检索上述数据库,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筛选,提取纳入文献中相关资料,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4.0及Review Manager 5.3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I2进行异质性分析,若异质性较高,应用敏感性分析探索异质性来源。使用Egger检验分析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1)最终纳入的12篇文献中,采用核磁共振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分类HDL亚型的文献10篇,累积样本量80981例,CVD结局事件共计发生7893例;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类HDL的文献2篇涉及3项研究,累积样本量7389例,冠心病共发生共537例。13篇文献的NOS评分在6~9分。(2)NMR 法测得的 HDLp[RR=0.84,95%CI(0.80,0.89),P<0.0001]较普通方法测得的HDL-(C[RR=0.93,95%(CI(0.87,1.00),P=0.05]能更好的反应心脑血管病风险。HDLp 亚型中体积较小的小 HDLp[RR=0.89,95%CI(0.84,0.96),P=0.001]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负性相关最强(3)超速离心法分型 HDL 亚型中 HDL2[RR=1.01,95%CI(0.90,1.13),P=0.93,I 2=25%]与 CVD 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HDL3[RR=0.85,95%CI(0.76,0.95),P=0.004,I2=13%]与CVD发病风险的负性相关强于普通方法测得HDL-C[RR=0.88,95%CI(0.78,1.00),P=0.04,I2=15%]结论(1)NMR法分离的HDLp血浆水平与CVD的发病成负相关。(2)超速离心法分离的HDL3血浆水平与CVD的发病成负相关。(3)目前临床上所用的HDL-C不能很好的反应CVD的发病风险,而通过超速离心法和NMR分离的体积小、密度大的HDL亚型的血浆水平对CVD的发病有较好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