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改性处理的不同铜含量的钛铜合金抗菌性能及成骨性能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纯钛因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优异的抗腐蚀性、生物相容性好、无磁性、无毒性等各种优良特性,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种植体植入材料之一。但纯钛作为生物惰性材料本身无抗菌性,因此容易导致局部的细菌繁殖,细菌容易在种植体颈部等区域黏附引起种植体周围炎而影响其骨结合能力。因此,提高种植体长期的抗菌活性变得尤为重要。虽然已有研究报道通过种植体表面改性,如表面涂层携有抗生素等方法能够抑制种植体植入后细菌感染,减少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但因涂层面积有限,抗菌活性物质结合效果差,负载能力有限,易分解丢失等问题影响种植体表面涂层的应用。因此,使钛植入物具有整体长效的抗菌性能,提高纯钛表面的生物活性,提高早期骨整合能力,将对有效地降低植入物植入后细菌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铜具有高效的、持久的广谱抗菌性能,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可发挥预防骨质疏松症,促进成骨分化的作用。本团队的前期研究表明,在钛合金中添加质量分数5%的铜可有效地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同时,阳极氧化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易于控制,已成为改变钛及钛合金表面形貌并增强其成骨性能的高效途径之一。阳极氧化不仅能增强纯钛种植体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还能形成具有微米-纳米级孔洞结构的表面形貌。前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Ti-Cu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耐蚀性能、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及促成骨能力,作为种植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以上,我们首次利用阳极氧化技术对不同铜含量的钛铜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并对三种不同铜含量Ti-x Cu(x=3,5,7 wt%)合金的材料学性能、生物相容性、抗菌性能和体内安全性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和评价,筛选出抗菌性能、促成骨能力及生物相容性等综合性能最佳的新型表面改性钛铜合金。同时,我们制备了纯Ti和最优化铜含量的Ti-5Cu合金种植体,在比格犬下颌前磨牙处植入种植体3个月,观察Ti和Ti-5Cu合金体内骨结合情况和促成骨能力,为表面改性Ti-5Cu合金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研究方法:首先进行不同铜含量钛铜合金材料制备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从材料的物理性能、体外抗菌实验、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植入实验等多方面对合金进行材料学及生物学性能综合评价。材料制备:Ti-x Cu(x=3,5,7 wt%)合金由真空自耗熔炉中电弧熔化纯钛和纯铜产生。将铸锭在740℃下进行热处理,空冷至室温。对照组选取商业二级纯钛。将材料切割成直径10毫米,厚度2毫米的圆片,碳化硅砂纸逐级机械打磨至#2000。将实验组钛铜合金放入3%氢氟酸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得到阳极氧化+HF酸蚀Ti-3Cu合金(简称Ti-3Cu);阳极氧化+HF酸蚀Ti-5Cu合金(简称Ti-5Cu)及阳极氧化+HF酸蚀Ti-7Cu合金(简称Ti-7Cu)。对照组纯钛经过氧化铝颗粒喷砂后酸蚀处理,获得喷砂酸蚀纯钛(简称Ti)。材料性能研究: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计算材料表面粗糙度参数。同时,对样品的微米/纳米表面及合金的截面显微结构进行深入地评估分析。根据ISO 10993-12国际标准,将Ti-x Cu(x=3,5,7 wt%)合金浸泡于生理盐水中,在37℃条件下分别浸泡1、3、7、14、21、28天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量溶液中铜离子的含量,并通过外形图像分析法测量材料表面的润湿性。通过图像计算接触角,比较不同合金接触角的变化及材料的亲疏水性能。体外抗菌实验: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菌株,以纯钛为对照评价Ti-x Cu(x=3,5,7 wt%)合金的抗菌活性。从定量抗菌试验、生物膜观察和细菌形态学检查三个方面研究了钛铜合金的杀菌率、对细菌形态变化的影响和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与Ti-3Cu,Ti-5Cu,Ti-7Cu和Ti在37℃下共培养24小时,通过涂布琼脂平板计数黏附于材料表面和游离于周围培养基中的活菌,计算抗菌率。通过LIVE/DEAD(?)Bac Light TM Viability Kits L7012试剂盒检测细菌活力,激光共聚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拍照。采用DAPI,SYPRO橘色染色剂和Con A依次对细菌生物膜进行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进行三维重建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与不同材料共孵育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态的变化。通过透射电镜检测Ti-x Cu(x=3,5,7 wt%)合金对细菌内部微观结构的改变,深入分析实验材料的抗菌机制。体外细胞实验:通过MC3T3-E1细胞增殖、黏附、凋亡实验,考察不同铜含量钛铜合金的生物相容性;通过检测细胞的ALP活性和相关成骨因子的表达检测Ti-x Cu(x=3,5,7 wt%)合金的促成骨性能。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将灭菌后的Ti-3Cu,Ti-5Cu,Ti-7Cu和Ti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CCK-8实验测定细胞相对增殖率,判定材料的细胞毒性级别。将Ti-3Cu,Ti-5Cu,Ti-7Cu和Ti与细胞共培养4小时和24小时后,用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和DAPI双染,荧光显微镜观察MC3T3-E1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情况及细胞骨架结构变化。FITC/PI双染法测定细胞与材料共孵育3天和7天时细胞的凋亡情况,测定细胞的早期凋亡率。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和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3天和7天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RT-q PCR实验测定3天和7天的细胞中与细胞成骨相关基因Runx2,OPN和Collagen I的m RNA表达水平。体内植入实验:全身麻醉条件下,拔除比格犬双侧下颌第一至第四前磨牙。自然愈合3月后,在每只动物单侧下颌骨植入2颗Ti-5Cu种植体,在对侧下颌骨的相同部位,植入2颗相同尺寸的Ti种植体。植入后定期检查植入情况。植入后3个月,安乐死动物,并对植入部位进行大体观察,X射线观察,Micro-CT检测和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实验等。结果:材料性能评价:Ti-3Cu,Ti-5Cu和Ti-7Cu合金中实际Cu成分为3wt.%,4.82wt.%和6.6wt.%。经过表面改性处理的Ti-3Cu,Ti-5Cu和Ti-7Cu合金表面形成均匀分布的多层次凹坑状空腔,空腔的底部有明显大小不一的微孔,直径从500纳米到2微米不等。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结合三维表面重建发现,四组材料平均粗糙度在1.0微米左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均为中度粗糙表面。材料的截面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着合金中铜含量的增加,合金基体中Ti2Cu析出相也相应增多,Ti2Cu条带间的距离减小,排列更加紧密。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四组材料合金接触角均大于90度,均为疏水表面。铜离子溶出试验中,Ti-3Cu,Ti-5Cu合金前3天的Cu2+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3天至28天过程中,Ti-3Cu的Cu2+释放匀速缓慢的增加而Ti-5Cu合金中的Cu2+离子释放量基本维持不变。Ti-7Cu表面释放的Cu2+离子含量较高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28天后达到475.4mg/L,远远高于Ti-3Cu,Ti-5Cu表面的Cu2+离子含量。体外抗菌实验: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Ti-x Cu(x=3,5,7 wt%)合金的抗菌活性发现:Ti-3Cu表面抗菌率为92.5%,具有杀菌活性;Ti-5Cu,Ti-7Cu表面的抗菌率分别为99.4%和99.9%,具有极强的杀菌活性。这说明Ti-5Cu与Ti-7Cu的抗菌率均大于Ti-3Cu,且两者的抗菌率相近。细菌生存力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表明Ti-5Cu和Ti-7Cu均具备阻止细菌生长和细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三染色体系(DAPI+SYPRO+Con A)荧光染色发现对照组Ti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细菌生物膜,为更多的细菌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相反地,Ti-3Cu表面零星分布着少量细菌,Ti-5Cu和Ti-7Cu表面基本无细菌存活,没有观察到胞外多糖和蛋白,也无菌斑生物膜形成。扫描电镜结果显示Ti表面黏附大量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呈球形,大量细菌聚集堆积成簇,呈葡萄串状排列。Ti-3Cu,Ti-5Cu和Ti-7Cu表面均出现黏附的破碎死亡的菌体,细菌出现明显塌陷、皱缩。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Ti-3Cu共培养24小时后,细菌皱缩变形。Ti-5Cu和Ti-7Cu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24小时后,细菌表面破裂,胞质大量流失,内部中空,细菌死亡。与材料共孵育24小时后的细菌扫描电镜结果也与前述抗菌实验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Ti-Cu合金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总体抗菌性能为Ti-7Cu≥Ti-5Cu>Ti-3Cu.体外细胞实验:四组材料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后结果表明,细胞增殖未受到影响,其中Ti-5Cu在第7天时细胞增殖最快。根据毒性评价标准分级,Ti-3Cu及Ti-5Cu的RGR%均为0级,Ti-7Cu为1级。细胞黏附实验结果表明,与纯Ti相比,Ti-Cu合金的表面形貌有利于MC3T3-E1细胞的黏附和伸展,细胞紧密连接,伸展情况良好。细胞凋亡实验中发现三种Ti-Cu合金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植入材料的标准要求,其中Ti-5Cu组的细胞早期凋亡率最低。成骨性能相关因子检测发现,Ti-5Cu组和Ti-7Cu组在3天时能显著的增加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同时,Ti-5Cu组在7天时间点能上调成骨细胞成骨相关基因Runx2,OPN和Collgen I的m RNA表达水平。体内植入实验:动物体内植入实验表明,植入比格犬下颌骨三个月后,X射线观察、Micro-CT和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结果都显示,Ti-5Cu种植体与Ti种植体骨结合能力相似,均具有良好的骨结合性能,种植体周围无明显的骨吸收现象。结论:1.Ti-x Cu(x=3,5,7 wt%)合金和Ti材料表面性能相似,平均表面粗糙度基本相同,均为中度粗糙表面。接触角均大于90度,均为疏水表面特性。2.随着合金中铜含量的增加,合金基体中Ti2Cu析出相也相应增多,Ti2Cu条带间的距离减小,排列更加紧密。3.三种材料的Cu2+释放速度中,Ti-7Cu释放最快最多,Ti-5Cu的Cu2+离子速度稳定,释放量适中,Ti-3Cu释放量最低。4.Ti-3Cu具有杀菌活性,Ti-5Cu和Ti-7Cu表面具有极强的杀菌活性,总体抗菌性能Ti-7Cu≥Ti-5Cu>Ti-3Cu。Ti-5Cu,Ti-7Cu能够很好地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5.Ti-x Cu(x=3,5,7 wt%)合金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影响小,其中Ti-5Cu最有力于细胞增殖。同时,发现三组Ti-Cu合金材料的RGR均高于75%,符合植入材料标准要求。根据毒性评价标准分级(CTG),Ti-3Cu及Ti-5Cu为0级,Ti-7Cu为1级,Ti-3Cu和Ti-5Cu无细胞毒性。6.铜元素的加入有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Ti-5Cu和Ti-7Cu显示出较好的促成骨能力。7.动物体内研究发现,Ti-5Cu种植体比Ti种植体抗菌性能好,能够有效的减少局部的牙龈红肿等症状。8.体内研究表明,Ti-5Cu种植体与Ti种植体的体内促成骨活性和骨结合性能较好。综合以上研究结果,Ti-5Cu合金有望成为新一代口腔金属植入体材料。
其他文献
目的: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恶性脑肿瘤。髓母细胞瘤术后小脑缄默综合症是高发、非一过性和神经环路发病机制不清楚的棘手临床问题。下蚓部切开与小脑缄默综合症的关系已被质疑。既往研究提示齿状核-小脑上脚-大脑皮质束在四脑室周围的节段受损是最可能的病因,但此类纤维束在小脑的起点和在大脑的终点均不清楚,导致出现多种在临床上预防此症发生的策略但最终没有解决问题。小脑缄默综合症中的语言障碍属运动性语言障碍,近年文
目的: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palate,ns CLP)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畸率,通常是由胚胎发育早期唇腭部融合失败引起的。全球发病率在1‰左右,患儿出生后常伴有进食、语言、听力和牙齿发育等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多次手术治疗。目前,疾病诊断主要依靠孕中晚期胎儿超声检查,而此时畸形已经完全形成,失去最佳干预和治疗时机。而且超声检查
目的:精子发生是由精原细胞(Spermatogonial cells,SCs)在睾丸曲细精管中完成,整个过程高度协调、有序进行。SCs作为一种生殖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增殖、分化潜能,一方面通过自我更新维持其自身数目的相对恒定;另一方面不断分化成各种过渡型精原细胞,最后生成精子。对成年男性来说,SCs是唯一可以传递遗传信息给后代的细胞。作为精子生成的前体细胞,SCs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治
目的: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导致脑老化,进而影响认知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虾青素(Astaxanthin,AST)及Sirt1/PGC-1α通路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对ROS有高效的清除能力,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虾青素能否通过Sirt1/PGC-1α通路对Aβ25-35介导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善,能否实现其对海马结构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于证明虾青素对海马结构氧化应激的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
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约占所有卒中的10%至20%,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比,其具有更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ICH患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及神经系统并发症,造成巨大的经济影响及社会负担。目前,对ICH的治疗手段有限,尚无针对ICH的特异性疗法能改善功能预后。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长于200个核苷酸
目的:众所周知,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在我国,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的肺癌的癌症负担也是比较重的,大约占全球总病例数的36.98%和总死亡数的39.21%。早期肺癌的隐匿症状,导致多数患者被诊断为肺癌时,手术机会的丧失,因此,单纯化疗或联合放疗已成为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尽管现代医疗技术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
目的:女性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恶性肿瘤在肿瘤内部及肿瘤间包含大量异质的遗传信息和表观遗传信息。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这一微量细胞亚群是肿瘤发生、自我更新和异质性的驱动因素,是肿瘤耐药、放疗抵抗和复发转移的根源。将BCSCs作为靶点进行肿瘤治疗的模式具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和临床价值。因此找到特异性的肿瘤干细胞指标及对其生物学特性
目的:牙齿发育是上皮和间充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许多转录因子和信号分子参与其中。牙齿发育不良(hypoplasia of teeth)是最常见的颅面先天畸形之一,包括牙齿数目、形状和结构异常。牙齿数目异常,即先天缺牙(congenital tooth agenesis)是牙列中较常见的发育异常。排除第三磨牙缺失,恒牙缺失的发病率为1.6%-9.6%,其中第二前磨牙和侧切牙最容易受累,而乳牙先天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世界范围内造成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且发病率正在急剧上升。然而目前尚无针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造成脑创伤的原发性损伤可导致急性细胞死亡,该过程很难干预。由原发性损伤诱导的继发性损害,涉及众多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例如炎症、胶质细胞活化、氧化应激、细胞代谢、凋亡、以及自噬和线粒体自噬等,可为医疗干预和靶向治疗创造机会。Sirt
目的: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吸烟是肺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烟草消耗与肺癌发病之间的时间间隔有多长、不同条件下的这一时间间隔长短有无差别等。目前通过肺癌高危评估问卷所收集到的吸烟相关的数据十分有限,并不能很好的回答上述问题,因此在全球范围对烟草消耗量及肺癌发病情况进行分析,针对烟草消耗对肺癌疾病负担的影响及其延迟效应进行重点探究;而同时由于肺癌发病隐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