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岩结合地层上微型钢管桩—锚杆联合支护的应用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19860525a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市市区大部分地区地质条件相对较好,但对于深基坑而言,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既有能直接开挖的土层,又有需要爆破开挖的岩石层,同时还受地下水对基坑的影响。基坑地质条件自上而下一般分布为杂填土、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微风化岩等,基础大多坐落在岩石上,基坑施工大多为岩土结合类工程,该工程的特点是上部为土层,并伴随有地下水,下部为岩石层。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受建筑物离基坑距离近等环境条件限制,无法采用常用的支护结构。微型钢管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是在这些限制条件上发展的一种新型支护结构,它可以在建筑物距离基坑不足1m的区域内安全施工,保证基坑的稳定以及邻近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还可以将基坑的变形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本文依托青岛市某一重点工程,该工程支护方式主要采用微型钢管桩—锚杆支护。本论文在工程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对土岩结合地层上的微型钢管桩—锚杆支护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作了如下工作:(1)收集微型钢管桩与锚杆方面的资料,分析并总结前人在这方面做过的理论研究,整理出对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性理论。(2)探讨了青岛地区土岩结合地层上的微型钢管桩的计算,并分析微型钢管桩受力后的弯矩变化曲线,对微型钢管桩的变形和受力机理进行研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取两个单元设置微型钢管桩,并采用对称布贴应变片的方法,对微型钢管桩进行应力监测。(3)探讨新型支护结构合理的计算方法,结合实测的微型钢管桩和锚杆数据对工程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新型支护结构下的锚杆受力变形较小,基坑的水平位移变形也较小,工程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本文是在絮凝动力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CFD软件—FLUENT,对在我国城市自来水厂普遍使用的水处理网格絮凝池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以优化网格絮凝池设计。本文在网格絮凝池竖
为了适应球壳结构向大跨度发展的需要,将拉索与巨型网格相结合,提出了拉索预应力球面巨型网壳的结构体系。它具有结构整体刚度大、抗风、抗震性能好、节约钢材、降低工程造价
屈曲约束支撑一种利用金属屈服滞回耗散地震能量的耗能装置,具有性能可靠、制作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安装于新建或已有结构上,可以有效地控制地震响应,减轻地震对主体结构的损伤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如何高效的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合理的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为解决城市之中的人地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
由于冬季环境温度波动较大,采用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方法来监测工程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并不可靠。因此,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简单的成熟度法预知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在冬期施工过程中的
污泥是典型的固体废弃物,包含多种有害成分,对环境的危害性极大,如何高效地解决污泥处理处置难题已成为各地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已经全面禁止使用破坏耕地资源的粘
学位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由于其施工速度快和承载力高等特点在建筑结构中应用广泛。组合板中压型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剪切滑移对其承载力和刚度影响显著,可能会使其在常用荷载作
基于最大位移反应首次超越和塑性累积损伤的双重破坏准则比较符合震害实际和试验结果,这是随着结构抗震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目前对结构地震破坏比较常见的观点。采用能量耗散
钢管混凝土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结构形式,它能适应现代工程结构的大跨、高耸、重载发展和承受恶劣条件的需要,符合现代施工技术的工业化要求,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