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市市区大部分地区地质条件相对较好,但对于深基坑而言,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既有能直接开挖的土层,又有需要爆破开挖的岩石层,同时还受地下水对基坑的影响。基坑地质条件自上而下一般分布为杂填土、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微风化岩等,基础大多坐落在岩石上,基坑施工大多为岩土结合类工程,该工程的特点是上部为土层,并伴随有地下水,下部为岩石层。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受建筑物离基坑距离近等环境条件限制,无法采用常用的支护结构。微型钢管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是在这些限制条件上发展的一种新型支护结构,它可以在建筑物距离基坑不足1m的区域内安全施工,保证基坑的稳定以及邻近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还可以将基坑的变形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本文依托青岛市某一重点工程,该工程支护方式主要采用微型钢管桩—锚杆支护。本论文在工程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对土岩结合地层上的微型钢管桩—锚杆支护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作了如下工作:(1)收集微型钢管桩与锚杆方面的资料,分析并总结前人在这方面做过的理论研究,整理出对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性理论。(2)探讨了青岛地区土岩结合地层上的微型钢管桩的计算,并分析微型钢管桩受力后的弯矩变化曲线,对微型钢管桩的变形和受力机理进行研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取两个单元设置微型钢管桩,并采用对称布贴应变片的方法,对微型钢管桩进行应力监测。(3)探讨新型支护结构合理的计算方法,结合实测的微型钢管桩和锚杆数据对工程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新型支护结构下的锚杆受力变形较小,基坑的水平位移变形也较小,工程的安全性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