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已经接近尾声,在语文教育领域,各种改革和思想正如火如荼,“核心素养”的理念甚嚣尘上。在语文教育领域,人们已经开始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育的核心导向已经不能再是以往的语文学科知识、方法与能力、情感等素养,而应该是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素养和关键语文能力。然而,我们当前的语文研究却始终不能扼住这一指导思想,无论从高度和深度上都很难对这一“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把握。这给我们提出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当前的语文教学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以往的思考方式,重新思考语文教育中的各项元素,以建构符合新形势下的语文教育理论。因此,我们从哲学的高度重新思考我们的语文教育,提出语文教育的存在论方式,深扎到语文教育赖以存在的哲学基础对其进行探讨,以试图改变当下存在的各种问题。由于阅读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立足存在论视野来探讨语文阅读教学,以试图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能够有所改变,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有所建构。我们认为从语文教育哲学存在论的角度对语文教育进行探讨,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本文提倡的是“在场——不在场”存在论视野下的阅读教学。“在场——不在场”的思想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哲学精神与海德格尔的“显——隐”哲学思考,这是一种不同于主客认识论的哲学视野,强调人与世界的融合为一,反对从主客二分的角度看待世界,反对主客思维下所谓抽象概括出来的“本质”,认为世界是“无底”的,强调从活生生的生命实事出发,反对固有思维的框架。由于在人与世界是关系中“在场——不在场”思想注重人与世界融为一体,强调完整意义上的“人”,因此,人的价值不再是单纯地认识世界,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去向世界敞开,同时人的价值在于人的未完成性,人的生存是一种活生生的如火如荼的生命状态。我们的语言并不是一种认识工具,而是一种“大道言说”。因此,我们语文教育的价值并不是单向地传递知识,而是尊重人的价值,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亲历充满生命意义的语言,在语言当中看到并经历一个世界,我们强调以本源性的想象来领悟生命的价值而不是去获得那抽象性的本质,同时,语文教育的价值在于作为一种审美教育不断提升自我境界,而不是作为一种工具去实现功利性的价值。在“在场——不在场”存在论视野的思考下,我们的文本作为一种精神性的状态存在,并不是我们可以任意分割的外在于人的客观事物,我们的解读也不是一种置身事外的冷静分析,而是以自我的生命去经历文本的“语言”。因此,关于文本解读,我们强调“横向超越”,它的是从在场的文字去超越到不在场的“语言”,我们强调返回自身,“语言”返回到自身当中去,在这里,“语言”是我们与我们的世界融为一体的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也就是物我一体。在“在场——不在场”存在论视野的启示下,我们的教学设计不再是完成既定的步骤,而是引导学生惊异于现存的事物。同时,我们的问题不再是得到确定的答案,而是敞开学生的世界,引导学生能够有所创造,有所领会。我们的教学过程需要“陌生化”的精神,引导学生从有所框架的世界中走出来,进入到真正的生命世界,“陌生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熟悉”,我们真正地回到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教学亦需要对话的精神,所谓对话的精神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在课堂中的深层沟通,这不仅是对学生的提升,也是对教师自身人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