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患者行不同激光角膜屈光术后角膜神经修复及其与光密度、眼表疾病指数(OSDI)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erC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以及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不同时间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修复情况及其与角膜光密度、眼表疾病指数(OSDI)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角膜屈光手术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55例(110眼),按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共44眼);FS-LASIK组18例(男10例,女8例,共36眼);LASEK组15例(男9例,女6例,共30眼),各组于术后1m、术后3m、术后6m、术后12m行激光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检查,并填写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术后1m,SMILE和FS-LASIK术后中央的CNFD、CNFL、CTBD显著优于LASE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LE术后的CNBD显著优于其他两种术式(P<0.05);术后3m,SMILE术式中央的CNFD、CNBD、CNFL显著优于其他两种术式(P<0.05),而LASEK术式的CNFW显著优于其他术式(P<0.05)。术后6m,SMILE术式中央的CNFD、CNBD以及CNFL均优于其他两种术式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m,三种术式中央角膜神经各参数未见统计学差异。2.三组患者术后1m、6m的角膜光密度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LASEK术式的角膜光密度在0~6mm、6~12mm、total直径范围内显著低于SMILE术式及FS-LASIK术式(P<0.05);术后12m,SMILE术式的角膜光密度在0~6mm、6~12mm、total直径范围内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术式(P<0.05),而其他两种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ILE术后各直径范围内的光密度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术后12m达到最低;而LASEK术后各直径范围内的光密度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3.术后各组患者的OSDI评分在不同随访时间内均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1m,SMILE术式的诱发因素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6m、12m,不同术式的OSDI各参数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4.术后1m的中央角膜光密度(0~6mm直径范围)与CNBD和CNFL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8,-0.474;术后3m的的CNFD和CNBD与中央光密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3,0.383;术后6m及术后12m的中央角膜光密度与中央角膜神经各参数不存在显著性相关性。5.术后1m的OSDI评分与中央CNFD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3。术后3m、6m、12m的OSDI评分与神经纤维各参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术后早中期,SMILE组的中央角膜神经修复情况存在显著的优势。术后长期,三种术式的神经修复情况则无明显差异,术后早期,LASEK术式的角膜透明性相对较好,但术后长期显示,SMILE术式的角膜透明性最佳。术后早期,眼表敏感性可能与角膜神经修复程度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ATD)治疗几乎一直是除北美外全球Graves病(Graves’disease,GD)的首选治疗方式,但ATD治疗最大的问题是停药后的高复发率。本研究评估ATD治疗后GD复发的临床预测因素,寻求恰当的时机停止药物治疗,减少复发。方法:本研究已通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批件号:QYFYWZLL26351。收集了2016年1月-
目的: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进行性认知下降、海马萎缩及病理蛋白的异常蓄积为其显著特征。研究发现,抑郁症与AD之间存在广泛联系。轻度或阈下抑郁可能与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有关。亚临床抑郁(Subsyndromal symptomatic depression,SSD)作为抑郁症的特殊类型,在老年人中极为常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科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消化道菌群的改变有关。TRPV1、TRPV2受体是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家族中的一员,在伤害感受中发挥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内脏敏感性。因此本实验通过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及健康人群的胃黏膜TRPV1、TRPV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人尿源性干细胞来源外泌体(USCs-exos)对髓核细胞(NPCs)干预后,对压力诱导条件下NPCs凋亡、椎间盘退变(IDD)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初步探索。方法:从健康成人尿液中获取人尿源性干细胞(USCs),应用倒置显微镜、三系分化实验、流式细胞分析对所获取细胞进行鉴定;使用透射显微镜、纳米粒径分析、WB对提取的外泌体进行鉴定并观察NPCs对外泌体的摄取。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
目的: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HCMV可导致健康人群潜在感染,并对胎儿生长发育构成威胁,造成新生儿先天性感染。为设计新型合成型HCMV疫苗,需要了解B、T细胞抗原表位在适应性免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使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具有免疫激活功能的抗原表位,在体内和体外水平上验证其具有协助改善机体的免疫反应的能力,为开发疫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内chemerin的表达调控中性粒细胞浸润、功能促进口腔鳞癌演进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方法探讨中性粒细胞浸润与chemerin表达之间的关系,分析chemerin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的密度以及二者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通过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蛋白质印迹法(wes
目的:探究靶向NLRP3的miRNA在内皮细胞中的功能和机制,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策略。方法:(1)使用四个在线生物信息学网站(Targetscan,miRanda,miRWalk,miRmap)通过综合评估网站预测分数,miRNA保守性及与心血管炎症的相关性,筛选出4个靶向NLRP3的潜在miRNAs,即miR-302c-3p、miR-490-5p、miR-421和miR-876-5p。(2
目的运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uencing,RNA-seq)和染色质开放性测序技术(Assay for Targeting Accessible-Chromatin us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ATAC-seq),研究心肌肥大后基因表达谱以及染色质开放性的变化。方法将C57小鼠分为两组,通过分别腹腔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II
目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由于免疫系统对肝脏胆管上皮细胞(Bile duct epithelial cells,BEC)进行攻击而产生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PBC患者的血液和肝脏中,NK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明显增加。PBC患者的肝脏NK细胞对自身BEC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为此,本研究拟探索NK细胞及其表型在PBC启动及
目的:通过分析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的参数并与病理对照,研究兔VX2恶性骨肿瘤放疗后早期骨膜肿瘤浸润区、移行区及增厚水肿区之间的定量参数差异,探讨DCE-MRI在评价恶性骨肿瘤放疗后早期骨膜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兔VX2恶性骨肿瘤模型30只,两周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行局部放射治疗(10Gy/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