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不断变化、人类活动强度不断增强、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导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对特定区域生态环境开展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分析生态脆弱性的变化规律,可以为生态脆弱区域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地段,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地位、战略地位。河西走廊作为干旱区的典型代表区域,也是我国生态脆弱性问题明显突出的地区之一。因此,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不断变化、人类活动强度不断增强、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导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对特定区域生态环境开展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分析生态脆弱性的变化规律,可以为生态脆弱区域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地段,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地位、战略地位。河西走廊作为干旱区的典型代表区域,也是我国生态脆弱性问题明显突出的地区之一。因此,对河西走廊作生态脆弱性评价及驱动力分析,不仅可以对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还对促进河西走廊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改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年降水量、年平均温度、归一化植被指数等数据为基础,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Ecological Sensitivity-Resilience Pressure,SRP)构建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生态脆弱性指数以及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定量的对河西走廊2005-2020年的生态脆弱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对河西走廊2005-2020年生态脆弱性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结论如下:(1)依据SRP模型建立河西走廊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指标数据的收集,将收集得到的数据进行数据拼接、数据裁剪、投影转换等预处理。(2)将预处理后的指标数据依次进行标准化计算以及归一化计算,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将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得到河西走廊2005-2020年的生态脆弱性指数、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及其变化率。(3)将生态脆弱性指数进行可视化显示,并根据显示结果对河西走廊四期的生态脆弱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5-2020年期间,河西走廊生态脆弱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67,整体处于重度脆弱。区域内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异现象明显,总体上呈现出从南至北生态脆弱性等级逐渐升高。河西走廊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弱,生态脆弱性高,急需要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4)利用生态脆弱性等级面积转移矩阵对河西走廊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在2005-2020年期间,河西走廊的生态脆弱性等级存在转化。结合生态脆弱性等级面积转移矩阵可知,河西走廊生态脆弱性等级总体呈现出高等级生态脆弱性转化为低等级的生态脆弱性,但转化幅度较小,表明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整体生态环境仍恶劣,需要进行有效的生态保护。(5)利用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分析以及因子交互探测分析对河西走廊生态脆弱性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通过计算驱动因子在不同年份的q值来表示河西走廊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评价指标的驱动力大小,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归一化植被指数、高程对河西走廊生态脆弱性的驱动影响力最高。(6)针对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现状,结合河西走廊生态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因子、各市环境特征以及人文地理情况,对河西走廊的生态修护现状进行修理,为河西走廊的生态保护及生态系统的优化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几何相似性的匹配和分析在GIS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几何相似性还可以应用于地图质量评估、空间数据传输、地图更新和制图综合等领域。对几何相似性进行研究,可以揭示空间地理要素深层次的信息,有助于理解人们进行空间思考时的思维方式。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几何相似性计算方法,但针对线群目标几何相似性的度量方法主要基于数理统计的思想,通过统计整体变化信息计算几何相似性,缺少对局域特征的表达,并
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UHI)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与快速城镇化双重作用进一步加剧了UHI效应,不仅使其长期存在,而且使短期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频率显著增加,夏季越来越热已经成为全球中高纬度城市遇到的普遍问题。此外,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即使在1.5℃的温控目标内,全球各地未来仍然可能遭受热浪的侵袭。不仅如此,UHI效应的增强可能会加剧极端气候事件的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关键指标。一般地,GDP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统计来获取。但是统计GDP无法体现行政区划内部的空间分布差异和特点,大大限制了其在众多领域的实际应用。GDP空间化是指按照特定规则,将统计GDP定量和定向地分配到更小尺度的地理空间格网。空间化的GDP能够反映GDP在行政单元内部的分布状况,更为直观地展现区域经济的空间状态。G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推进和发展,遥感影像的数据源越来越丰富,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已经应用到社会中的各行各业。传统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算法已经无法满足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实际需求。在遥感影像变化检测领域中,后验概率空间变化向量分析法(Change Vector Analysis in Posterior Probability Space,简称CVAPS)因以下优势而受到关注:1.解决分类后比较法(Pos
目的:利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索并分析高原环境下的部分人群的牙周菌群特征,为高原环境中牙周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实验依据与参考。方法:对位于海拔2884米的甘肃甘南地区328名高原武警官兵进行口腔检查,选择符合条件的37名武警官兵,采集其牙菌斑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分别为健康组、牙龈炎组及牙周炎组。采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手段检测所采集的牙菌斑样本中的菌群,利用QIIME 2、
青藏高原是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数目最多的地区,储存着巨大的淡水资源,素有“亚洲水塔”的美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持续影响,青藏高原冰川整体呈退缩状态,不仅威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卫星遥感视角研究青藏高原特定冰川的高程变化,采用国产高分七号高分辨率光学立体影像和国内外的激光测高数据用于冰川高程变化监测,以期能够为准确认识青藏高原冰川变化提供参考,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影
彩钢板建筑主要材质为金属材料,夏季受热升温快,大面积的彩钢板建筑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局部地表温度。目前,在部分城市中彩钢板建筑仍大规模存在,主要集中在产业园区、城中村和城市边缘等地块,在部分地区其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不断增大,成片存在的彩钢板建筑群给城市热环境带来了明显影响。因此,定量表达彩钢板建筑聚集密度与城市热岛效应间的关系对于改善城市空间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针对彩钢板建筑
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是一种天然化合物,是从吴茱萸的干燥果实中分离出来的喹诺酮类生物碱。近年来,EVO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研究。EVO对包括结肠癌、卵巢癌在内的多种肿瘤起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和抑制增殖及促进凋亡相关。EVO虽然在实验室阶段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未见在肿瘤领域进行临床应用。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评价矛盾结论的争议性问题,为临床转化提供证据支持。大量研究表明,EVO对
全球气候变暖正改变着高寒地区冬季积雪起始期和春季积雪结束期(融雪期)的提前或退后,山区积雪动态(积雪覆盖面积、积雪深度、积雪物候等)控制着植被生长季的始末和长短,对高寒地区植被长势及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且极具高寒特色的中国天山气候增暖和融雪期提前趋势已相当明显,积雪物候变化对该区域气候、水文和生态环境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中国天山高寒植被物候对积雪物候动态变化响应机制
背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促炎型M1巨噬细胞增强和/或抗炎型M2巨噬细胞受损作为牙周炎的主要发病机制,通过抑制牙周膜细胞的分化能力影响牙周组织再生。消退素D1(Resolvin D1,Rv D1)是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的代谢产物,在许多炎症动物模型中显示出强大的抗炎作用。然而,Rv D1调控单核巨噬细胞表型极化的作用机制在牙周炎治疗领域尚未明确。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一方面旨在验证Rv D1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