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发展史表明,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是基于一定社会秩序基础之上的,正是社会秩序使得社会的持续存在和发展成为可能。农村社会秩序对于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当代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社会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这种转型和变革,不仅表现为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变,而且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各领域,也包括农村社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社会秩序的失序、无序、混乱甚至冲突等现象,阻碍着当代中国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进程。因而,党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我国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秩序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对农村社会秩序的研究是研究、探讨和谐社会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前提。因此,农村社会和谐秩序的研究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本文以“农村社会秩序和谐研究”为选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和谐秩序理论为指导,以期通过研究探寻我国农村社会秩序发展的基本规律,找到一些能够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秩序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正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实现农村社会秩序和谐的基本依据。首先,从理论依据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秩序思想和西方学者和谐秩序的主要理论。其次,从实践依据分析当前农村社会秩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原因。再次,阐述了实现农村社会秩序和谐对于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巩固农村政治稳定、促进农村文化繁荣、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保护生态环境和谐具有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论述农村社会秩序和谐的基本目标与特征。首先,界定了农村社会秩序和谐的内涵,论述了农村社会秩序和谐与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其次,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四个方面描述了农村社会秩序和谐的目标。再次,从经济生活市场化、政治生活民主化、文化生活多样化、生态环境和谐化、社会流动有序化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社会秩序和谐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探寻实现农村社会秩序和谐的基本思路。首先,提出了构建农村社会和谐秩序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原则、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集体主义原则和诚信友爱的原则。其次,运用经济、法律、行政、道德四位一体的方法推进农村社会秩序和谐化进程。最后,从加强党对农村社会秩序和谐建设的领导、强化政府对农村社会秩序和谐建设的功能、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村社会秩序和谐的指导、倡导社会组织对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秩序和谐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秩序和谐建设主体的素质来实现农村社会秩序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