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绿色出行理念下,自行车作为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能够有效缓解车行交通压力、改善环境污染,在城市居民通勤出行、休闲娱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现有的城市空间环境对自行车出行活动的支持不足,骑行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充分认识和理解自行车出行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自行车活动与建成环境因素的关联,才能更好地通过建成环境引导可持续慢行交通的发展,进而通过规划设计为城市居民的自行车出行活动提供更好的支持。本文以伦敦和上海作为研究案例地,采用公共自行车运营数据和网络开放大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模型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伦敦和上海的骑行活动特征,探索和挖掘两地公共自行车使用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文章主要从以下五方面进行研究:(1)基于文献综述,回顾和归纳现有文献中公共自行车时间、空间出行特征,明确本文建成环境的内涵,总结研究建成环境对公共自行车出行影响的常用方法,梳理建成环境指标,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基于Python数据分析和ArcGIS空间分析,分别对伦敦桑坦德公共自行车和上海摩拜共享单车的骑行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通过统计分析和空间可视化总结骑行总体特征、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探究两地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自行车出行时空差异,为建模分析奠定基础。(3)基于整体城市研究区范围,构建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分别探究伦敦和上海两地建成环境因子与公共自行车使用量的相关性,分析区位条件、公共交通设施、道路环境、土地利用、站点设施等五个类别的建成环境因子对两地公共自行车使用的全局影响,探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影响区别,推断两地居民在出行目的和公共自行车使用特点上的差异,从整体上提出骑行优化建议。(4)基于局部地区空间差异,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不同建成环境变量对公共自行车使用量的空间差异化影响,结合GIS可视化分别展示和对比了伦敦和上海的公交站点、道路环境和公园广场等建成环境因素对公共自行车使用的影响在空间上的差异,讨论与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对上海提出因地制宜的、有侧重点的骑行优化策略。(5)基于骑行环境优化策略和空间环境改造的角度,针对数据分析和模型分析结论中上海骑行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伦敦成功的骑行环境改造经验和政策,结合具体的街道空间环境和公园环境案例分析,提出三个主要策略:构建城市自行车道网络体系、改善中心城区街道骑行环境、增强公园绿地休闲骑行吸引力。理论意义上,本文通过上海和伦敦的对比研究拓展了对公共自行车出行活动特征、慢行交通规划、骑行环境改造设计等领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实践意义上,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深入理解城市居民自行车出行活动和建成环境的影响,在借鉴伦敦骑行环境优化策略的基础上,为上海和国内其他城市营造骑行友好型空间环境、发展可持续慢行交通提出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