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微生物微包埋技术的建立——单分散海藻酸钠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816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自制的微流装置,成功制备了粒径从45—175μm的单分散海藻酸钠微球,并对微球制备过程进行了优化。该装置制备的微球不但粒径均一,而且固化过程简单易行。实验发现,流动相流速、分散相流速以及分散相浓度3—5%(w/v)对微球粒径有着明显的影响。此外,微球的固化方式以及固化液的浓度对微球的形态有着明显的影响。实验对海藻酸钠微球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微流法制备的海藻酸钠微球适合应用于海洋微生物的包埋培养,并且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可以检测微生物在海藻酸钠微球中的生长状况。   在微流法制备天然聚合物微球的方法中,微球的固化过程和制备过程都是分开进行的,并且微球的形态很大程度上受到固化液的影响。本实验设计了一种新的微流装置,制备了粒径均一的海藻酸钠微球。这种新装置依赖于共轴微流装置,实现了固化过程和微球制备过程的同步进行,使单分散微球的形态更容易控制。实验发现,当流动相流速小于60mL/h,分散相的流速小于0.2mL/h,海藻酸钠浓度小于2%(w/v)时,均无法获得单分散性海藻酸钠微球。在微球的固化过程中,只有当固化液(2%CaCl2与甘油配比)中CaCl2与甘油的比例等于2:1时,才能得到形态稳定,规则的球形微球。   研究海藻酸钠微球的性质发现,微球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微球保持完好的球形和光滑的表面形态;3%的海藻酸钠溶液制备的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作为大分子物质的扩散模型,采用扩散介质溶液中蛋白浓度的变化来表征大分子物质在海藻酸钠微球中的扩散行为,实验发现,海藻酸钠微球具有良好的通透性;研究pH值对海藻酸钠微球稳定性及微球粒径大小的影响时发现,当pH值小于4时,微球粒径明显开始变小;当pH值大于5时,微球粒径基本不发生变化;当pH值大于7时,微球粒径明显变大,但是在不同pH值条件下,微球都保持良好的球形,表面光滑,没有出现破损的状况。   本试验将制备的单分散海藻酸钠微球应用于海洋微生物的包埋培养,以哈维氏弧菌SF-1为模式海洋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电子显微镜以及流式细胞仪对海洋微生物的包埋状况和生长状况进行研究,实验发现,经过包埋培养后的海洋微生物,可以在微球能形成菌落,生长状况良好。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仅节目受到观众欢迎,广告收入也已过亿。最近,由人民网、史坦国际、福布斯联合主办的“中国最有投资价值媒体”
期刊
阿尔茨海默症(AD)是常见的神经性退行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的聚集是AD病理学的关键步骤。pH可以影响Aβ的聚集过程,加速单体聚集、影响聚集过程中低聚物的大小甚至是成熟纤维的形态学。因此本文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手段,从原子层面上研究了pH对Aβ_(42)单体、低聚过程、低聚物(以三聚体和五聚体为例)和纤维的性质以及结构影响。Aβ_(42)单体的自折叠和单体与单体之间的聚集对pH变化非常敏感。
学位
本文围绕硅烷流态化法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过程及壁面沉积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耦合欧拉颗粒流模型与硅烷热解反应模型,预测流化床反应器内气固流动状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