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研究青少年运动坚持行为的本质,以及从情境归因的角度研究青少年运动坚持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单县一中、单县五中、山东省实验中学、平阴县实验中学、曹县第一私立高中以及成武一中等八所学校为依托,共选取了710名在校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家庭归因、学校归因、社会归因三个不同的层面展开分析研究,得出不同层面之间以及各个层面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影响主次排序,以期为运动干预促使青少年运动坚持行为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策略和建议。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青少年运动坚持行为进行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研究建议和不足。研究结论:1.运动坚持行为和运动习惯有着本质的区别,坚持是一种过程,而习惯是一种状态,青少年的运动坚持行为具有较强的独特性,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运动坚持的形成过程分为运动初始、持续和坚持三个阶段。2.相比较而言,在青少年运动坚持行为的情境归因中,父母的运动习惯和认知水平,以及学校策略、班主任管理及态度、体育教学内容、学校运动氛围学校器材设施等因素起到作用要明显高于其它影响因素。3.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的对比分析中,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明显要高,这和青少年独特的生活学习环境有着一定的关联,青少年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在学校,因此他们的行为习惯更多的会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研究建议与不足:1.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较低,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单纯的将他们作为调查对象,难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建议后续研究中可以把家长、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一部分,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分析。2.因为研究时间和能力受限,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中,仅仅把研究范围确定在了山东省内的某些学校,在文化差异,生活习俗,以及民族差异等因素考虑欠缺。建议在日后的研究中,将实际的量化指标纳入“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进行大数据统筹与分析,以取得更为真实有效的研究成果,为运动干预实施更强有力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