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硬件在环仿真系统接口算法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rius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分布式发电单元渗透率上升,电网运行特性不断发生变化,更容易引发电网阻塞、电压稳定性降低等问题。仿真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尖端技术,可对多种复杂环境下的实际系统及过程进行模拟,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及电力装置的生产测试中。其中,功率硬件在环仿真(power hardware in the loop,PHIL)技术作为一种新兴仿真技术,有效结合了传统数字仿真和物理模拟的优点。它把实际系统进行“拆分”,将易于进行准确数学建模的部分结构载入到数字仿真机中;其他结构通过功率接口接入数字仿真机,实现与数字侧模型的信号交互,降低了仿真成本。由于PHIL仿真技术结合了数字仿真和物理模拟的优点,能有效模拟电网的各种复杂工况,是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研究手段。接口算法实现了数字端和物理端的信号交互和能量传输,是研究PHIL仿真的关键技术。因此,本文针对PHIL系统接口算法的关键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综述了几种典型的接口算法;将理想变压器模型法(ideal transformer model,ITM)和阻尼阻抗法(damping impedance method,DIM)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PHIL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对比分析了基于ITM和DIM的PHIL仿真系统的稳定性。然后,提出了仿真精度频域评估指标,采用直观的多维图示法,在考虑DIM的阻抗测量存在偏差的情况下,分析对比DIM与ITM接口系统的仿真精度,并讨论等效阻抗、延时类型、谐波分量(谐波频率界定在2 kHz内)等因素对仿真精度的影响,并为配置PHIL系统提供了参考意见:(1)在多数低压强电网状况下,可优先考虑ITM,其他情况尽量选择DIM;(2)对于PHIL系统的硬件选择方面,为了提高系统仿真精度,优先考虑基于FPGA(实时仿真延时小)的仿真机,再考虑用线性功放替代开关功放。最后,讨论了DIM接口系统中阻尼阻抗支路存在的意义,分析了阻抗匹配程度与DIM接口系统仿真精度的关系。研究了DIM接口系统的阻抗测量技术,包括扫频法、白噪声扰动注入法、复合正弦扰动注入法等,比较三者之间的优缺点,权衡利弊后,选用复合正弦扰动注入法进行阻抗测量。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设计了四组各具代表性的仿真案例:(1)HUT侧为单相RLC网络;(2)HUT侧为单相并网逆变器;(3)三相不对称无源RLC网络;(4)HUT侧为三相并网逆变器,验证所提阻抗测量策略在DIM接口系统中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交互式图像分割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图割的交互式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将像素的灰度信息和空间信息结合起来建立图模型,利用预流算法快速计算出该模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假期的安排越来越丰富,给旅游业带来了快速的发展,通过在线预订酒店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从而带动了酒店行业的发展。但随着酒店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对酒店的选择更看重服务质量。本文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收集消费者对酒店服务在线评论,通过梳理和分析构建了酒店服务质量测评的指标体系,并利用情感分析法和TOPSIS方法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利用Py
采用碳纳米管电泳沉积到碳纤维表面,达到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目的.将羧基化的碳纳米管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分散作用下制备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在电场作用下,将
随着物联网技术成为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作为物联网的一种重要应用——智能家居正在高速发展,对智能家居的研究和开发应当是下一阶段的重中之重。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家居系统能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通络方治疗肿瘤化疗后阳虚血瘀型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今后治疗周围神经毒性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按照本课题的病例选择标准,共纳入66例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政府多次发布农业电子商务相关政策,旨在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促进传统农业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于普通农民而言,电子商务正在逐渐改变他们的生活。它不仅带来了更便捷、实惠的购物方式,也是扩大销售范围、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选择。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一直积极响应政府大力发展农产品
随着城市出行需求的多样化和轨道交通规模的不断扩大,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特征也越发明显。复杂的线网结构,随机的OD需求,导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内,不同站点间的关联关系也越来越复杂。网络化运营能够提高轨道交通的可达性并方便乘客出行,但同时也增加了客流拥堵传播的发生概率、强度及影响范围,不仅降低了运输效率,还增加了安全风险,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为了安全高效地进行站点运营组织
针对坚硬顶板和高应力的开采条件,提出了冲击地压远近场联合监测预警技术。采用ARAMISM/E微震监测系统进行远场监测,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微震事件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