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针对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过分强调“健康第一”、“休闲娱乐第一”、“尊重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的改革趋势,导致体育课运动负荷大幅下降,达不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基本负荷要求,违背了“运动—适应—提高”的人体机能发展规律。本研究参照了国外“体适能”锻炼的健康理念,对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08级汽车系健美操选项课的学生进行了为期16周、32学时的“体适能”健美操教学实验后,针对教学效果的进行了评价分析。旨在探索普通高校体育课中适度增加体能训练内容来提高体育课运动负荷、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体适能”教学效果是显著的,希望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健美操技术动作的同时,兼顾发展学生的体能,达到技术和体质同步发展的目的。研究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名,进行为期16周不同教学方法的健美操课程教学实验。对照组按原有健美操教学方法上课;实验组在完成原有健美操技术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了柔韧性练习、心肺耐力练习,俯卧撑、仰卧起坐力量练习。实验结束后,对手握力、体前屈、台阶试验和折返跑等项目进行了测试,通过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实验组的组内比较以及独立T检验同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具体结果如下。研究结果:1、经过16周健美操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手握力、体前屈和台阶试验三项体质指标测试中出现了显著性提高,且均大于对照组。2、实验组俯卧撑、仰卧起坐及往返跑实验后成绩均优于实验前。3、实验组健美操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结论:1、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访谈,在健美操课程教学中加入体适能训练内容的教学方法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增加体育课运动负荷具有良好的作用,说明这种教学方法是可行的。也可在羽毛球、乒乓球和网球等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目的教学中推广使用,是对现有教学方法的一种改革和创新。2、从课后实验组和对照组1分钟安静脉搏值来看,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运动负荷高于对照组;从实验结果来看,实验组的各项体质评价指标优于对照组,说明“体适能”教学方法比原有的教学方法在改善学生体质方面具有更显著的效果。3、在健美操技术考核过程中,实验组分数高于对照组,说明专项体能水平的提高对技术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