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处于我国北方生态环境脆弱带,是吉林省农业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资源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该区域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日益严重,土地与草原质量下降,林地、湿地面积锐减,水资源时空分布失衡状况加剧。这些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吉林省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与特征及其理论基础入手,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以实现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对该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辨识后,全面系统地对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类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制约因素交互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遵循的基本原则、目标定位、方向和模式,设计了总体发展框架。针对该区域农业科技状况,创新性地构建了以主导机构和支撑机构为主体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体系。为科学客观定量地反映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1997-2006年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状况进行了回归分析与评价,应用神经网络的支持向量算法对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后,本着系统性、科学性、客观针对性、可操作性和主动性的原则,提出了推进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