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外汇避险策略的效果评估与分析——基于能源类企业的实证分析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l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实行与逐步深入使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变大而且难以预测,这导致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外汇风险。从对我国企业承受的外汇风险的现状来看,我国受汇率波动影响的企业中80%以上受到不利的影响。从各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措施的实施情况来看,很多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意识不足,有的企业即使意识到规避外汇风险的重要性,却由于对各种避险手段的效用缺乏明确的认识而没有能够有效得规避外汇风险。由此可见让企业确切了解自身的外汇风险状况并掌握在不同风险条件下各种避险手段的效用对企业有效得规避外汇风险至关重要。   本文根据GICS分类标准分行业分析了我国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状况及规避外汇风险的措施的实施现状,而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估企业在不同外汇风险暴露条件下规避外汇风险效果的模型,并以能源类企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本文所建立的评估企业在不同外汇风险暴露条件下的避险效果的模型可以有效地反映企业的避险效果,能源类企业的避险效果随外汇风险暴露的增加而降低,且企业间避险效果的差异性也随之降低。   之后,本文建立的评估企业在不同外汇风险暴露条件下不同避险手段对避险效果的贡献率的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得评估各种避险手段的效用。通过对能源类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能源类企业使用经营手段比使用金融手段可以更有效地提高避险效果,但随着外汇风险暴露的增加,经营手段的贡献率逐渐降低而金融手段的贡献率逐渐增加;衍生工具的使用在低外汇风险暴露条件下与避险效果显著负相关而在中度和高度外汇风险暴露条件下与避险效果显著正相关;外币负债率与避险效果始终负相关;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与避险效果显著正相关;企业规模和资本收益率与避险效果正相关,表明企业越大、潜在经营表现越好的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效果越好。
其他文献
Galton-Watson过程(简称GW过程)是Galton与Watson为了研究英国贵族兴衰在1873年建立的模型;作为GW过程的自然推广,Smith和Wilkinson在1969年建立了随机环境中分枝过程.本文主要
“高效课堂”下,文言文,尤其是长一些的文言文教学如何进行,字词、句式等文言文知识如何落实,这都是高中课改中语文教师关注的一个问题。听了一节高一语文课——《廉颇蔺相如
期刊
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具有高于-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国经济发展起着先导的作用,尤其在各国经济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