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动力损伤诊断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t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跨、高层及复杂工程结构的建设,使结构失效带来的损失风险增大。因此,建立完善的监控和维护机制,诊断结构的破损状态,进行可靠性鉴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进行如下研究工作:对三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及一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动力损伤诊断试验研究。静力试验采用两点对称加载方案,分级加载,记录试验梁的挠度、应变、裂缝分布特征。同时也通过静力荷载为动力试验制造所需的不同损伤状态。振动测试分别在试验梁的初始状态,张拉完毕,以及各种不同的损伤状态下进行,动力试验数据主要包括自振频率以及模态振型。振动测试中分别采用加速度传感器进行位移模态分析以及电阻应变片进行应变模态分析。另外通过振动测试,对预应力梁在不同的张拉控制应力下、预应力损失过程、不同激励条件下构件的实测模态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本文采用基于模型的无反演损伤指标定位方法,对试验梁的振动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对结构体系中是否出现损伤进行判别及对已经出现的损伤定位和对损伤程度进行有效的判别。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本文论述多种损伤识别指标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固有频率变化率、模态置信因子、改进的模态置信因子、模态应变能、残余力向量、应变模态、刚度变化、柔度矩阵、曲率模态等。利用以上指标对试验构件的损伤进行识别与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仅凭获取的固有频率不能准确判断结构构件的损伤状态及损伤位置,只能初步判断结构中是否出现损伤。结合模态振型可以对损伤较严重的情况进行准确的诊断。本文采用的损伤识别指标均能正确识别损伤的发生及损伤位置。这种方法,不依赖于结构的计算模型,直接由实验模态分析得到的模态参数及其组合变换形成一个损伤识别指标,由损伤前后此指标的变化来判断损伤的发生、损伤的位置及相对程度,这在实际工程中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其他文献
饱和多孔介质中波的传播是岩土地震工程中的重要问题,而这其中,由于Rayleigh面波具有传播距离远,衰减慢的特点,其对距震中较远地区的土层影响最大,所以在本文中主要探讨Rayle
本文针对广西南友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开挖中出现的大量滑坡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分析了该段膨胀土边坡破坏的特点。同时,对现阶段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各种方法进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方形与圆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支架的支护性能进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钢管混凝土支架结构的失稳破坏特点、不同截面钢管混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断面形式的地下洞库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铁路与公路隧道工程、水电站地下厂房、市政工程、国防和人防工程以
张弦梁结构是近些年发展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目前国内对张弦梁结构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结构受力性能及稳定性等方面,对其抗火性能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随着张弦梁结构
随着现代住宅的产业化要求,以及工业化“制造”房屋代替传统的“建造”房屋的概念诞生,使得“轻钢结构体系”逐渐走近了低层住宅。钢结构低层独立住宅结构体系分为轻钢框架结构
橡胶铅芯支座是基础隔震结构广泛使用的隔震支座。在目前的隔震设计中,没有考虑橡胶铅芯支座温度相关性的影响,从而忽略了温度对基础隔震结构实际地震响应的影响,因而有必要进行
本文首先基于立方体标准模型的大量数值计算,以风洞试验结果为依据,对CFD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钝体绕流的影响因素众多,这些因素包括湍流模型、对
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以上简称鉴定标准)规定的设防目标为“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建筑,当遭遇到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倒塌伤人或砸坏重
本文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是广东省交通厅科研基金项目《高强混凝土在超薄梁桥中的应用研究》的延续。本文将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这一新型组合结构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