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江虹是近几年创作成绩较为突出的青年作家,2016年更是他广泛地被阅读、被认可的创作节点,他以作品《傩面》在《人民文学》2016年的“青年小说展”中领跑,更在电影《百鸟朝凤》的高度赞誉中走进大众的视野。肖江虹的作品饱含他过往的生命体验和创作情思,把乡村的传统民俗文化和都市的底层人物生存共同纳入写作视野,并在其中融入自己对时代发展洪流的审视与思考,是清新诗意的牧歌与哀婉庄重的挽歌的交响。本文第一节从肖江虹作品中地域民俗文化的呈现入手,解读其作品中饮食、工匠以及丧葬典仪等民俗日常中浓郁的、田园牧歌般清新迷人的诗性书写。第二节集中讨论在现代化与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同时,乡村文明受到了强烈的文化冲击,唢呐、蛊术等器物的传承困境带来乡村传统秩序的分解与坍塌。挽歌虽已唱响,但作者以向死而生般的生死观继续讴歌和呼吁乡村淳朴诚挚的情感。第三节着眼于底层书写中人物命运,探讨肖江虹作品的人文关怀与伦理反思。离开乡村奔向城市的人并未获得都市的认同,作为底层的他们陷入巨大的身份焦虑,是故乡与异乡共同的局外人。乡村内部也存在着边缘人,究其原因,在于乡村伦理制度本身有着冷酷无情又落后的一面。同时,底层书写中的题目设置、文本结构、题材选择等内容,也显示了肖江虹作品的张力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