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反语的语言学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ngella_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在文学名著,还是在日常交流中,我们都会发现,有时受某种因素的影响,言者会采用委婉曲折的方式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时,言者的真实含义就不是通过词语的基本意义直接体现出来。反语就是属于这种内隐的意义,它广泛地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反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具有讽刺、幽默的效果,在俄语书面和口语中应用都非常广泛,它的普遍性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反语的研究开始于希腊时期,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传统的语言研究中,反语一直被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受到修辞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的关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语义学、语用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反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试从各个角度对反语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拟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俄语反语,全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引言部分简述了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指出了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明确了论文的目的、任务,并简单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俄语反语的基本特点。这一章主要包括对俄语反语进行整体定义,并对俄语反语进行了大致分类,本文主要根据语义特点分类,把反语分为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两种。第二章主要介绍反语的构成手段。这一章主要从词法手段、句法手段和辅助手段等方式来研究反语的构成方法。第三章主要介绍反语的语用特点。这一章从语用学角度对反语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参考了Grice的合作原则、会话原则和礼貌原则及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因为反语是不同于其他语言现象的表达方式,所以言者使用反语是为了表达自己特有的感情色彩,例如讥讽嘲弄,含蓄否定,幽默风趣,亲切俏皮等以增加人际交往的趣味性。结论部分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主要分析了研究俄语反语的意义以及笔者研究反语时的一些感想。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能掌握俄语反语,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乃至加强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教师直接参与研究的方式,盛行于西方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并在教育领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九十年代以后,行动研究开始进入我国
韩礼德(2000)认为,概念语法隐喻主要体现为及物性隐喻,涉及过程以及与过程有关的参与者、环境等功能成分的改变。借用朱永生对概念语法隐喻的分类(2006),本文从动词名词化,形
本文重点针对中国的农业家庭式生产方式进行研究,将中国“家庭小农户”的基本情况、时间变化、重要指标特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数据统计及归纳。结合理论分析法,展望中国
从发生学角度看,荀子提出的性恶论是战国中晚期历史文化和学术思想的结晶。战国中晚期功利主义思潮的崛起直接促使荀子发展出了儒家式的功利主义思想,而当荀子以儒家式功利主
由于直流主动配电网接入了大量分布式电源,直流母线的电压问题主要包括直流母线的电压波动,直流母线的电压暂降和直流母线的电压中断等。本文介绍了小波变换的基本思想,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