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与水域相连接的特定区域,它见证了滨水城市的发展与兴衰以及城市功能的更替。工业革命前,城市滨水地区曾是城市生活的核心,各种生产运输、商业活动、市民生
【出 处】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与水域相连接的特定区域,它见证了滨水城市的发展
与兴衰以及城市功能的更替。工业革命前,城市滨水地区曾是城市生活的核心,
各种生产运输、商业活动、市民生活都云集于此,工业革命后大量的工业活动临
水展开,城市滨水地区生产功能成为主导,商业和生活功能被挤到内陆。二战以
后,西方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集装箱运输技术的出现、城市郊区化以及世界范
围的产业重新分布使得滨水地区逐渐衰落、荒废。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在城市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许多荒废的滨水地区被重新挖掘,发展了娱乐、商
业、办公等新功能,再度成为市民共享的公共开发空间。并且,发达国家滨水地
区再开发成为了一种全球化的趋势,首先从美国巴尔的摩开始,风靡全美,然后
逐步向欧洲、澳洲、亚洲扩散,成为一种广为关注的城市现象。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规律,本文通过对三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滨水地
区再开发案例(巴尔的摩、伦敦Dockland、波士顿)进行详细论述,试图对特定
历史时期滨水地区再开发的整体发展过程、再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
行详细、有重点地分析,并总结出每个案例的经验与教训。然后,再结合其它滨
水再开发案例,重点对发达国家滨水地区再开发过程中的融资、开发机构、运作
模式、开发政策以及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揭示再开发背后的本质规律。
文章最后结合上海滨水地区再开发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这也是
本文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滨水地区 再开发
其他文献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当今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通过实施空间引导,基础设施,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此发展建设过程中,人口密集地区成
社会的现代性转型、城市形势的变迁、市场利益的追逐、城市形象的改善每每需要城市作出回应,新陈代谢式的城市更新正是上述议题的微观表征.同时,价值取向的日益多元、法治的
侗族建筑受到关注以来,从各方面调查研究侗民族的学术成果有增无减,却极少论及侗寨的广场空间。空间是建筑的灵魂,人类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都物化在建筑物上,继承地方建筑的空
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象征,又是文化过程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历史上形成的城市,作为仅次于语言的人类文明的第二大创造,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传统城市环境是文化与历
生态城市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近年来,成为规划领域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通过对生态城市内涵的分析,从生态城市对环境建设要求的出发,探索绿地系统作为城市重要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其配套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也同步大量地进行。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相对西方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在十多年的发展中,有一定数量的服务区已经建成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走在了前列,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进入白热化,蕴藏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巨大力量集中爆发,
在当今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时代,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室内设计行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人们逐渐对于自己长期生活的居室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居室色彩设计全权凭
随着深圳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成为深圳市交通发展的基本策略。而影响公交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行业发展模式则是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在全面回顾深圳公交行业发展
边缘住区是一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异质形态",存在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及治安不好等诸多问题,往往被认为是社会不安定问题的根源所在.上海边缘住区是在上海特殊城市发展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