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满族自治县经济发展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m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县域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与途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其中吸引眼球的是第26条“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这是自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县域经济”以单独一节的形式,出现在党中央的重要文件中。宏观经济政策呈现出向县域侧重的明确的方向性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县域经济大发展时代。  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是我国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选取的青龙满族自治县是河北省的一个经济落后民族自治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县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与目前国内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差距依旧明显。作者分析了目前制约青龙满族自治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对青龙满族自治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对青龙满族自治县经济发展历程研究,得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灾害和受教育水平低使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收入偏低,导致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二是企业发展工业化程度偏低,乡镇企业管理落后,没有树立起有市场号召力的特色品牌。产业现代化水平低,产业集群特色不鲜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规模化经营,对整个产业的支持和推动力度不够。三是政府服务监督职能有所缺失,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软硬环境建设亟待总体提升。以上问题正是一直以来制约和困扰青龙满族自治县的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只是当前阶段更加突出。文章最后提出要解决好青龙满族自治县经济发展问题,必须把政策扶贫和农民脱贫增收结合起来,用足用好国家民族政策,大力发展地区优势经济,采取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打造可以走出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能够吸引人才和资金的城镇建设,来解决当地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切实增加居民收入,维护少数民族自治县的稳定和民族团结。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访问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青龙满族自治县经济发展现状,与相关人员进行交谈,或到相关政府部门查询以获取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信息。2、历史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如统计年鉴、地方志等来获取有关所研究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信息。3、比较法:运用各种比较手段,进行横和纵向的比较,对青龙满族自治县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等进行对比分析。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法:以定性分析为基础,引用文献中采用的统计数据,对青龙满族自治县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国家强制权是为使确定义务或责任的法律行为得以形成和执行,由国家享有并针对公民权利行使,以迫使相对人服从的侵害性权力。   作为国家权力中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权能,国家强制
立法是再次分配和确立社会资源的机制,其中的立法审议环节可以说是立法活动的核心和关键阶段。但是我国的立法审议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不仅有具体规则的不完善,也有思想理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是以孙中山“五权”学说为基础,并集中国古代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之长建立起来的。该制度既传承历史智慧取其精华,又放眼世界为其注入
《汉书》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刑法志》作为《汉书》中的重要篇章,在法律史研究中有着相当大的价值。研究其中的法律思想,首先,我们可以了
刑事和解是一种新的刑事思潮和理论,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方社会,随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经过西方国家的司法实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模式。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健全和
自200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波澜起伏,尤其2008年以后,高企的房价始终吸引着各方的眼球,由于房屋同时具有商品属性与公共产品属性,房地产行业上至宏观经济,下及市井人家,它
目前,“慕课”“翻转课堂”等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翻转课堂”与慕课的有机结合,正形成一场自班级授课制度创建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最大革命,也正从认识阶段逐步走向实践阶
期刊
我国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合理、完善的制度规范,并且存在很多问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问题尤为突出。首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但是我国长期执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没有对这些特殊性引起足够重视,中央与地方划分事权和财权的范围又极不合理,“事责下移,财权上移,事权范围界定不清”导致西部民族地区财政长期贫困。其次中央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