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向及坡度对山杏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以甘肃会宁南部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aixia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功能性状(Plant functional traits),通常不仅指示植物对所处环境变化的响应,同时对生态系统功能也产生一定的影响。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及生态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而植树造林被认为是防止土壤退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高原微地形(如坡向、坡度)分异明显,使得大面积造林区受到这些微地形的影响。因此研究植物叶性状与微生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黄土高原典型退耕还林区植物叶性状对微生境变化的响应特征,以阳坡(半阳坡)和阴坡(半阴坡)二个坡向,以及15°~20°、21°~25°和26°~30°三个坡度为环境梯度,就其对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山杏叶片功能性状(包括叶面积、比叶面积、比叶重、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片含水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研究区叶功能性状随坡向坡度的变化情况分别为:坡向上,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重和叶片含水量从阳坡-阴坡逐渐增加,比叶面积呈相反趋势。坡度上,比叶面积和叶面积随坡度的增大先减后增,而叶干物质含量与之相反;比叶重和叶片含水量随坡度增大而减小。
  (2)研究区土壤养分随坡向坡度的变化情况分别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和含水量均表现为阴坡高于阳坡,土壤温度与之相反。坡度上表现为随坡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其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均在26°~30°最高,土壤速效氮在21°~25°最高,土壤含水量在15°~20°最高。
  (3)研究区植物与土壤养分的的关系为:坡向上,影响山杏叶片功能性状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有机碳、土壤温度和土壤全磷含量;坡度上,影响山杏叶功能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壤全氮、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全磷含量。
  (4)研究区山杏叶片功能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叶片含水量和比叶重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叶片含水量显著正相关;叶干物质含量与叶片含水量和比叶重显著正相关,而与叶面积显著负相关;叶片含水量与叶面积和比叶重均显著正相关;叶面积与比叶重显著负相关。
  (5)研究区坡向和坡度对叶片功能性状及土壤养分均产生影响,而二者的交互作用仅对叶片含水量有影响,对土壤养分均有影响。
  这些结果表明,随着坡向和坡度的变化,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氮含量、土壤磷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温度等环境因素均发生了改变,形成了局部微生境。从而使山杏叶片功能性状在不同坡向坡度间产生差异,反映了植物在微生境中的竞争以及适应机制。因此,研究植物叶性状对微生境变化的响应,选出土壤养分充足的地形,可以对退耕还林区主要造林树种的保护及生态效益的持续提供帮助,为当地的植被恢复和可持续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多年来,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如建筑物的高土石坝、高速铁路路基及处理软弱地基的砂石垫层等。对于砂砾石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分析时不能仅单纯地考虑砂砾石与结构的特性,必须重视砂砾石料与结构之间接触界面的力学行为。在接触面除了力的传递,还会产生相对位移等非连续变形行为,因此,需要正确地描述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和合理地设计,避免因相对位移过大或应力集中而导致结构物丧失承载
学位
节点在结构中起着传力枢纽的作用,是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钢结构尤其如此。在传统的钢框架设计中通常将粱柱节点视为刚性节点或者铰接节点,事实上大部分梁柱节点的性能是介于刚接和铰接之间的,属于半刚性节点的范畴。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节点真实的半刚性性能,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研究。  腹板双角钢连接是一种典型的半刚性节点,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关于强轴方向的,而弱轴方向的
学位
强夯法DCM(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又称动力固结法,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对进一步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强夯法还可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因此强夯法广泛应用于多种不同土性的场地,但是对于其用在沙漠地区还是处于初探阶段,本文的研究价值也就在于此。  本文针对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成为近些年工程中研究的热点问题,基坑规模和深度越来越大,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越加复杂,对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长春火车站北广场基坑工程为例,展开对深基坑及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动态分析。  论文通过对基坑不同位置处护坡桩和支撑内力,以及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的监测,得到了支护结构内力及结构变形随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变化情况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以其对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量工程实践表明,组合楼板中的钢板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粘结滑移,使其实际承载能力远小于理论计算值;另一方面,混凝土和钢材在高温下的力学特性退化较快,使得组合楼板的承载能力随着温度升高迅速降低。因此,剪切粘结承载力和耐火性能就成为了组合楼板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  针对我国DWYX51-
近10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电池的需求量迅速增长,作为新能源电池合成前驱体的电池级硫酸锰的市场需求量也急速增长;电池级硫酸锰的制备是以工业级硫酸锰为原料,通过不断除K+、Na+,重金属离子和Ca2+、Mg2+达到电池级硫酸锰的标准;其中钙、镁离子的去除是制备电池级硫酸锰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制备电池级硫酸锰技术路线中除钙、镁离子的工艺是复杂的、高能耗的,没有经济可行性大批量的生产线。 
六羟甲基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树脂用原料。在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合成过程中,中间产物低羟甲基三聚氰胺极易吸附到温度传感器金属套管表面,导致表面粘附大量的羟甲基三聚氰胺,阻碍温度传感器对反应釜内温度变化响应,影响工艺参数控制。对此,论文以低碳钢套管为对象,开展了表面超疏水涂层制备技术研究,并分析含超疏水涂层的温度传感器在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合成反应釜使用7天后温度响应性能变化,其研究结果对提高六羟甲基三聚氰胺
三氯乙烯用途广泛,可用于清洗剂、溶剂和化工中间体,也是绿色制冷剂HFC-134a的重要原料。历史上生产三氯乙烯的方法较多,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是气相催化脱氯化氢法,即以乙炔和氯气为原料,经中间产物四氯乙烷催化脱氯化氢制备三氯乙烯。  本论文以国内某化工厂年产3万吨三氯乙烯生产装置为工业背景,根据设备结构参数、设计工艺参数、实际运行参数以及DCS实时数据,通过Aspen Plus对其进行过程模拟和优
学位
湿环境下,油气构造中富含的CO2及混相驱携带的CO2会对水泥环产生碳化腐蚀,导致水泥石渗透率变大、抗压强度减小,诱发流体窜流、塑性地层井壁跨塌等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提高水泥石抗CO2腐蚀能力,日益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含CO2地层油气开发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即是以大庆深层气开发为应用背景,以CO2对油井水泥产生的腐蚀规律及防腐蚀水泥浆体系开发为主要目标而开展研究的。
学位
本论文研究了快速路交织区的通行能力。交织区是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交织区通行能力是科学、合理的设施规划、设计和改善交通组织与交通管理环节中的重要基本参数。由于交织区内车流的紊动性,使之成为道路系统的瓶颈;由于交织运行的复杂性,使分析交织区问题的难度很大,有很多问题缺乏深入研究。论文在总结交织区研究文献基础上,分析了世界上现有主要的交织区分析方法和通行能力确定方法,通过对现有的快速路系统中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