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的互文性理论认为图像和语言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本,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的互动关系。由于图像与文字的表现特性不同,使插图极可能是含读者意识的再创作,构成了独特的图像叙事文本。《金瓶梅》小说本身的风月笔墨、大量窥视场景,以及人物语言和市井主题都造就了作画之难,崇祯本《金瓶梅》插图却能尝试突破困难,以大量留白和多变视角、新增人物等,展现刻工阅读态度,并带领读者领会隐藏主旨,以达到强化文本,产生文本增殖。因此本文将视角立足于图文关系,从三个方面讨论崇祯本《金瓶梅》插图与文本间的关系,借此论证插图既是《金瓶梅》重要的出版环节之一,又同是读者意识的展现,乃晚明《金瓶梅》读者接受与批评不可忽视之材料。论文第一章讨论《金瓶梅》插图的形成背景,第一节介绍《金瓶梅》插图的形成与传播;第二节以“互文性”理论入手概述《金瓶梅》插图与文本的关系。第二章讨论《金瓶梅》插图场景的处理,详细阐述插图如何运用四种场景处理手法和选取故事高潮的瞬间和“最富孕育”的时刻表现其对情节的再现。第三章以窥视场景与情色场景作区分,阐述插图如何通过视角和布局等处理手法,对文本主题进行强化。第四章分别从批判和同情两个方向,探讨《金瓶梅》插图对文本的“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