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普尔和笛福眼中的中国形象之比较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gp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把英国十七、十八世纪之交的两位重要文学家:坦普尔和笛福眼中的中国形象放在一起,进行了重新的解读,通过分析这个时期中英两国政治、经济的力量对比,以及作家本身的文化取向,揭示两个作家笔下呈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中国的成因,指出伴随着西方国家的实力的增长,欧洲中心主义也随之膨胀,西方国家对中国也从开始从赞美和崇拜转向批评和诋毁。 本文首先指出形象学在中外文学、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并简要介绍两位作家的生平、经历,以及前人对他们作品中的中国题材的研究状况。接着描述这两位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的差异,他们对于中国城市、建筑、商业、文化以及宗教都持有不同的观点。 本文最后着重分析中英两国的现实的力量对比转换对两位作家塑造的不同中国形象的影响,以及作家本人的政治观点、宗教信仰和文化理想对他们文学作品中所创作异国形象的作用。 本文重在指明对于英国作家而言,中国与其说是一个地理空间的存在,不如说是他们创造的一个神话,是一个异于西方的“他者”。他们对于中国的言说,不可避免受作家的文化背景、观察视角、意识形态的限制,因此,中国形象并不等同于中国的现实,这是异域文化接受的普遍现象,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必须注意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对比了王筠《说文句读》中句读与今天标点符号的对应关系,初步揭示了王筠句读《说文》的依据和鲜明特色。在文字学方面,从实用的角度,展示了《句读》对金石铭刻等古文字资料
新世纪知青小说中的怀旧现象研究,是窥探现代化影响下人类精神和时代特征的一个契机,在新世纪知青作家的笔下,“知青怀旧”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怀恋情绪的表达,也是知青作家们历史
洋葱是欧美餐桌的主角,被称为“菜中皇后”。法国一位名厨曾说,没有洋葱,烹调技术也随之消失了。瑞士有洋葱节,膜拜洋葱,祈求幸福,把洋葱当成神的化身。近几年随着洋快餐的流行,洋葱在中国,也逐渐受欢迎起来。    洋人偏爱有道理  从营养学角度看,近年发现,洋葱对预防所谓“富贵病”颇有益处。洋葱含有黄尿丁酸,可使细胞更好利用糖分,从而降低血糖。洋葱含有前列腺素,可扩张血管,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促进钠的排泄
在汉语文献中,“平等”一词,早在东汉的时候就出现了。但是作为一个现代情境里的蕴涵特定意义的价值观念,对于中国人而言,平等是在晚清的时候伴随着中西方的激烈对撞从西方传入的
日常烹饪,人们经常是一瓶醬油用到底,既炒菜又凉拌,既做汤又蘸食,这其实并不科学。中国调味品协会科技处处长左宝起介绍,选酱油要学会看标签。    酿造酱油更纯正  从酱油的原料表中可以看出其原料,最重要的是看清标签上标注的是酿造、还是配制。酿造酱油不含有其他添加成分;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添加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成的。相比较来看,酿造酱油的粮食成分更纯正些。    等级越高
我关注酵素,学习研究酵素,普及酵素知识,完全是源于我母亲的病逝。  2004年初,我母亲因一次感冒耽误治疗,导致肺内感染,住进了医院抢救。几经折腾,开始医生说是酸中毒,后来又说是碱中毒。在我母亲弥留之际,医生才跟我说:“盖主任我们没办法了,你看看能想什么办法就用什么办法吧!”我一听真的气炸了!当时我才悟出来一个道理,一个病人碰上一名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真是一大幸事。我母亲病故了,作为他的儿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