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余油田位于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带,是一个轴向不明显的受断裂控制的穹隆背斜。断层多、高点多、油藏埋藏浅、油层多而薄是其主要特点:扶余油层及杨大城子油层物性差异大、油层纵向上非均质严重,横向上岩性变化大,导致随着开发时间的不断延长,油田开发难度日益增大。扶余油田经过以“三重”为核心的老油田二次开发工作,连续四年实现100万吨稳产,但目前综合含水已经达到94.1%,进入到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无效水循环严重,自然递减居高不下,油田稳产面临严重挑战。面对此种状况,扶余油田近年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做好分注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调剖规模,2011年已经达到447口,但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含水上升加快、自然递减大的趋势,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也受到了制约。在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实现“含水基本不升,产量基本不降”的目标,需要在地质精细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响水驱因素,制定合理的精细水驱技术对策。本文在深入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应用单砂体、隔夹层等油藏新成果结合油藏监测资料和历史动态分析成果研究水驱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了扶余水驱的特点和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扶余水驱开发效果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以指导下阶段扩大规模实施,减少不必要技术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