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非公有制经济列为中国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以来,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开始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十三年过去了,民营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起跑轨道,经济发展模式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环境的不完善和制度体制的缺失,使得民营企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民营上市公司,虽然借助了资本市场这个助跑器,但由于先天不足,公司治理管理以及发展状况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规范和改进。如今,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我国的资本市场也逐渐向国际资本敞开了大门。外资的进入,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鲜血液,国外资本进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对其公司治理和经营绩效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备受企业改革困惑的民营上市公司看到了希望。外资股东的加入对原有的大股东形成了制约效应,其能否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创造企业价值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公司治理领域的股权控制结构与股权性质和公司的经营绩效三者结合起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外资股东的引入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两权分离情况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影响。本文首先在理论上,探讨了终极控制权理论,提出了金字塔股权控制结构和两权(控制权现金流量权)偏离概念,分析了两权分离程度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然后在对民营企业引入外资股东的历程及其方式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民营企业的外资持股状况,分析了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一步本文提出了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展开了实证研究,从沪深两市中选取样本,基于已经建立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试图从终极控制人的角度出发,分析两权分离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尝试从股权制衡方面——外资股东的引入来进行终极控制股东掠夺侵害行为约束机制的研究。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的确存在终极控制者通过构建金字塔控股股权结构来侵害企业价值,两权分离现象越严重其“堑壕效应”越明显。外资股东的加入会改善这种情况,对终极控制股东的掠夺侵害行为产生了一定的约束。并且由于外资股东的类型不同,其对两权分离的“堑壕效应”遏制效应也不同。本文共分为六章,可按大类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2章,主要是导论和理论依据部分,对两权分离情况与经营绩效、外资股东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为后面的章节打下基础;第二部分,第3章。主要界定了民营上市公司的概念、民营上市公司的两权分离概况、民营上市公司外资持股历程及其发展现状;第三部分,第4章和第5章。包括理论模型、研究假设、模型构建及论文主体部分——实证研究。第四部分,第6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作为论文的最后部分,对主要结论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