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190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iboo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疾病病因分布特点及临床特征。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住院且符合经典型FUO诊断标准的190份病例的病因进行分析。 结果: 在符合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190例病人中,确诊160例,确诊率为84.2%。在经典型FUO病因中,感染性发热占30%(57/190),其中结核病所占比例最高,占感染性发热的45.6%(26/57),肿瘤性发热占17.4%(33/190),其中淋巴瘤所占比例最高,占肿瘤性疾病的33.3%(11/33),自身免疫性疾病占26.3%(50/190),其中成人Still病所占比例最高,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42%(21/50),其他(包括药物热、坏死性淋巴结炎、链球菌感染后状态及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和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等)占10.5%(20/190),未确诊FUO占总病例数的15.8%(30/190),其发热的原因不能被解释。 结论: 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疾病主要病因为感染性发热,其中结核病是主要的病种,另外,肿瘤性发热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FUO的常见病因。
其他文献
ZnS能够用于光解水制氢,但是由于ZnS带隙较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可见光的吸收.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ⅢA族元素对闪锌矿ZnS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A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α-Fe和 γ-Fe中氢扩散行为,建立了两相的H原子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对比了H原子在两相中扩散的难易程度,并结合2205双相不
慕课作为一种在线课程,具有大规模参与和免费开放等特征,其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甚至是教学理念的革新.当前,医学细胞生物学慕课的发展暴露出建设与使用相脱节,导致有效利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未掺杂及La掺杂6H-SiC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未掺杂6H-SiC是间接带隙半导体,其禁带宽度为2.045 eV,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和全世界的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增强,英语学习也变得尤为重要,新课标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
目的: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etanercept)]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应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无效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
英语作为学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不断激励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带来的喜悦。本文阐述了初中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几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及超声造影(CEUS)鉴别颈部不典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淋巴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收集常规超声无法定性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87例共102枚淋巴结,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