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边缘网络的无线携能协作通信传输策略优化方案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_wen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渗透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未来万物互联时代,海量的无线通信设备(如无线传感器、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等)同时工作在网络的边缘,其普遍存在能量受限问题。能量供给成为限制未来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关键瓶颈。为解决此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基于射频的能量传输和能量收集技术,即无线设备从基站、无线热点等信号源中收集并储存能量,为无线设备提供持续性的能量供给以保证其正常工作。本文针对无线通信边缘网络场景,利用射频能量传输技术解决设备供能问题,并且利用中继协作技术解决边缘网络覆盖差、通信质量较差等问题。本文将两种技术结合,提出了一种高效的传输技术——无线携能协作通信技术。具体来说,本文考虑包含一个混合发射机、多个中继设备以及一个接收机的系统模型。为了提高射频能量传输的效率,本文对发射天线端的波束成形策略和能量收集中继的传输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针对存在直连链路场景,设计了两种中继能量收集策略:功率分配(Power Splitting,PS)策略和时间切分(Time Switching,TS)策略。在PS策略下,能量和信号同时发送;在TS策略下,能量和信号分时发送。本文在两种能量收集策略下,分别对发射机的波束成形策略、中继的传输策略以及能量收集策略进行了联合优化,提出了以系统吞吐量最大化为目标、以中继发射功率为约束的优化问题。在边缘网络内引入无线携能协作技术能够带来吞吐量增益,但同时也带来了多中继间复杂的非线性耦合关系,导致了构建出的吞吐量最大化问题是非凸优化问题。为求解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放缩方案,以得到PS和TS模式下优化问题的下确界。经过放缩后,可以分别通过求解一个凸问题和一个单调优化问题来求解PS和TS模式下的吞吐量最大化问题。本论文的核心贡献是:针对密集型边缘网络场景,建立无线携能协作通信模型,在考虑直连链路始终存在的情况下,分别构建关于PS和TS两种中继接收模式的优化问题,给出相应的求解方案,并利用仿真结果证明本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如今,云计算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保护应用程序的数据以及动态地提供、配置资源。然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和巨大的资源服务需求。对延迟敏感的用户提供服务
随着5G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设备节点加入到通信网络中,而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技术成为网络中节点通信的重要手段。在D2D通信网络中,设
滤波-正交频分复用技术(Filtere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OFDM)作为未来高度异构通信网络的有效技术方案,将系统带宽根据业务场景划分成多个非均等的
目的:研究DEHP对MCF-7细胞中3β-HSD表达的影响,构建3β-HSD基因沉默和高表达细胞株,探索3β-HSD在DEHP生殖内分泌毒性中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DEHP的毒性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
我国物之瑕疵担保责任在合同法立法上与司法实践上均存在问题。合同法立法上,未直接规定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的风险转移问题;物之瑕疵认定标准混乱,缺乏可操作性;物之瑕疵担保责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遍布各个领域,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离散时间排队系统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在离散时间排队系统中,时间轴被分割成等长的间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利用神经网络对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但随后研究陷入了瓶颈,以往的技术无法处理蕴含复杂情感的文本,尤其当文本中包含几种
QCD预言退禁闭相变在高温或高密情况下发生。中子星内部为机高密环境,可能有夸克物质存在。这给传统中子星模型及相关天体物理带来挑战,脉冲星的中心天体本质需要深入探讨。
随着国际投资活动的频繁推进,投资相关争议也越来越尖锐,其中公平公正待遇条款因为语义抽象,所以在适用中存在诸多分歧,也因此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对中国既已签署的148个
地理位置是人类行为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室内又是人类每天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将室内位置与用户数据或用户感兴趣的信息结合起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