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硬膜外类固醇激素封闭治疗首诊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提供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7月于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诊断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将患者按年龄段和病程分组,低年龄段组:年龄≤65岁,27例;高年龄段组:年龄>65岁,33例。短病程时间为≤6个月,低年龄段组15例,平均病程时间(4.08±0.67);高年龄段组10例,平均病程时间(4.63±1.09)。长病程时间为>6个月,低年龄段组12例,平均病程时间(10.53±2.68);高年龄段组23例,平均病程时间(13.53±3.69)。封闭穿刺治疗由麻醉科医生于手术室进行,常规穿刺成功后,将药物溶液经椎板间隙缓慢推入病变节段硬膜外间隙。药物组成为:利多卡因注射液3ml,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60例患者均行两次硬膜外类固醇激素封闭治疗,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70±3.33)。记录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和JOA功能障碍评分,进行对比以判定疗效。 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封闭治疗,术后6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和JOA功能障碍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段组治疗效果优于高年龄段组,其中短病程组疗效更优。术后6个月JOA功能障碍评分平均有效率为81.4%,术后12个月平均有效率为67.8%,较术前均有改善,术后疗效随时间推进递减。 结论:本次60例首诊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硬膜外类固醇激素封闭治疗后,取得一定临床疗效,数据结果显示疗效与年龄、病程存在一定关联,低年龄段组疗效优于高年龄段组,短病程组疗效优于长病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