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数字产品版权耗尽与平行进口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g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已经步入一个信息技术和网络时代,网络的无国界性、虚拟性、数字化、技术性和交互性对传统的版权制度和版权立法已经产生重大影响。版权界都一致认为,把作品上载到互联网上向公众传播属于版权人的一项专有权利。但如何规范版权人的网络权利,如何在权利人和社会公众利益间找到一种平衡,却使传统的版权耗尽原则受到了挑战。有学者认为:进入网络时代,数字产品平行进口将不再是一个问题。本论文主要采用法律比较的方法,在研究WIPO 的两个“互联网条约”关于网络传输立法的基础上,对欧盟和美国的网络传输权的立法模式、内容进行了探讨,重点比较了网络环境下欧盟和美国关于数字产品版权耗尽的立法背景、立法意图和内容,以及相关的司法判例。为了规范网络传输行为,欧盟《版权指令》对传播权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梳理,规定了“向公众传播权”和“向公众提供权”。欧盟将数字产品的网络传输行为视为一种服务,这种服务应当由版权权利人反复进行,因此针对产品销售的权利耗尽原则无法适用。美国认为其现有版权法中权利人享有的发行权、公开表演权和公开展示权足以覆盖网络传输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只需对这些权利进行解释即可,没有必要就作品在网络上传输再另行规定一种新的权利。关于网络环境下数字产品的版权耗尽,美国采用有限制的“首次销售”原则。论文还采用演绎的方法,从平行进口过渡到数字产品的网络平行进口。通过对欧盟、美国的相关立法、司法和理论分析,论文最后提出我国应该采用的方法和持有的立场。笔者认为:在网络传输是否适用权利耗尽方面,我国可以参考美国的做法,对适用权利耗尽原则的网络传输情形和不适用的情形予以区分,实行有限制的权利耗尽原则; 至于网络环境下数字产品的平行进口,考虑到我国自身的利益,应该给予禁止。
其他文献
加入WTO后,以GATS及其附录、《关于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为主体内容的WTO金融服务贸易法律制度将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开放、共享、合作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当今世界日益彰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人们越来
众所周知,全球化成为目前世纪全球政治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由其引起的全球治理问题显得日益迫切。对此,许多学者主张,一种与全球化进程相适应的全球秩序已经出现,传统的国家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通过大众传媒宣传、各种人文交流活动等来影响外国公众。语言文化交流作为公共外交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作为公共外交新渠道之一的孔子
可预见性原则是限制违约损害赔偿的重要标准,已在世界各国的民法或合同法中得到普遍的确立。本文介绍了可预见性原则的各种功能、评价以及理论基础,认为该原则是促进信息共享、
任何社会的经济繁荣、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均离不开一定的合理的公共政策的指导和调控,而有效地执行政策正是成功发挥政策作用的关键。我国的政策执行由于信息不对称、单向传递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