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硝基多环芳烃是环境中广泛分布的一类有机污染物质,毒性大,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致畸型作用及致突变作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提高以及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空气中颗粒物污染越来越严重,颗粒物上的有机污染物质亦有随之增加的趋势。国内外研究颗粒物上16种多环芳烃的较多,较少有对毒性更强的硝基多环芳烃的研究。珠三角是我国典型的颗粒物污染区域,东莞市属珠三角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本文以东莞市为研究区域,研究了东莞市2010年11月到2012年4月期间,6个不同区域以及隧道环境大气颗粒物及其上6种硝基衍生物(2-NF,9-NA,2-NFl,3-NFl,1-NP,2-NP)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评价。(1)颗粒物中硝基多环芳烃预处理及分析方法的确立。通过对比三种常用萃取剂及两种萃取方法的效率,择优使用。研究表明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分三次超声萃取的效果最佳,加入二甲基亚砜可进一步提高萃取的效率。对比了三种分析方法对硝基多环芳烃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HPLC-UV可很好的分析出颗粒物中的硝基多环芳烃。(2)颗粒物中6种硝基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分布特征(包括粒径分布、时空分布)。东莞市冬春季节颗粒物中硝基多环芳烃显著高于夏秋季节。大岭山和虎门春季NPAHs的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区域其它季节。东莞市硝基多环芳烃主要分布在细颗粒物尤其是<0.4um的微纳米颗粒物上,<0.4um的颗粒物仅占东莞市颗粒物总量的1.5%,其上硝基多环芳烃的含量却占总硝基多环芳烃12%-45%。(3)通过特征比值法对6种硝基多环芳烃的来源进行解析,结合气象条件以及O3、NOx、NO2浓度的影响,分析NPAHs的形成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东莞市硝基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及工业排放,部分来自于环境中的二次反应。二次反应的途径主要为存在NO2的条件下,[OH]引发的PAHs与NO2反应。(4)东莞市颗粒物的总苯并(a)芘等价毒性[BaPeq]范围为0.45-65.6ng/m3;隧道环境下的[BaPeq]为65.6ng/m3。除隧道环境外,颗粒物上硝基多环芳烃的等当量毒性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苯并(a)芘日均限值。致癌指数范围为0.49×10-6-7.2×10-5,除隧道环境个人致癌指数为7.2×10-5,有较强的致癌风险,需要加强注意,其余区域无明显的致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