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手性药物的活性同它的构型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在生产和使用手性药物过程中,需要对不同构型光学纯单体的生理作用进行充分的研究,因此建立手性药物的分离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制备光学纯单体,还对药物的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众多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性药物的分离,HP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21405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性药物的活性同它的构型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在生产和使用手性药物过程中,需要对不同构型光学纯单体的生理作用进行充分的研究,因此建立手性药物的分离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制备光学纯单体,还对药物的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众多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性药物的分离,HPCE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非水毛细管电泳(Nonaqueous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NACE),其兼具分析对象范围广和分离选择性好等诸多优势,使用NACE对手性药物进行分离分析已经被证明是一个极具前景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多羟基化合物中顺式-邻二羟基和硼酸的络合反应为基础,通过在甲醇溶液中合成了双丙酮-D-甘露糖醇–硼酸和L(+)-酒石酸–硼酸两种络合酸,并以其分别作为手性选择剂建立手性NACE分离方法,应用于市售猪饲料中盐酸莱克多巴胺异构体残留量分析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中昔萘酸沙美特罗对映体的含量测定。此外,基于顺式-邻二羟基和硼酸的络合反应原理,本文还在甲醇溶液中合成了红霉素–硼酸和盐酸克林霉素–硼酸两种新型络合酸手性选择剂,18种氨基醇类手性药物通过NACE法成功分离。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综述了手性药物分离的意义及手性药物常用的分离分析方法,并对非水毛细管电泳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在甲醇溶液中合成了双丙酮-D-甘露糖醇–硼酸络合酸,以其作为手性选择剂对盐酸莱克多巴胺异构体进行了分离,为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实验考察了双丙酮-D-甘露糖醇浓度、硼酸浓度和三乙胺浓度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4个盐酸莱克多巴胺异构体可以实现基线分离,将此手性分离方法应用于市售猪饲料中盐酸莱克多巴胺异构体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4个异构体在6.2~200.0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2;检测限(Limit of determination,LOD)为0.6μg/m L;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为2.0μg/m L;加标回收率为97.5%~102.5%;提取回收率为66.4%~72.5%;精密度RSD小于4.8%(n=9)。第三章: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在甲醇溶液中合成了L(+)-酒石酸–硼酸络合酸,以其作为手性选择剂对昔萘酸沙美特罗对映体进行了分离,为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实验考察了L(+)-酒石酸浓度、硼酸浓度和表观p H值(p H*)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沙美特罗的2个对映体在18 min内获得了2.0以上的分离度,并将此手性分离方法应用于市售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中昔萘酸沙美特罗对映体的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2个对映体在27.5~80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2;检测限(LOD)为7.5μg/m L,定量限(LOQ)为25.0μg/m L;加标回收率为98.1%~101.9%;精密度RSD小于4.9%(n=9);对映体1的标示量百分含量为97.1%~103.6%,对映体2的标示量百分含量为97.1%~103.7%。第四章:在甲醇溶液中合成了红霉素–硼酸络合酸,以其作为手性选择剂对18种氨基醇类、3种喹诺酮类手性药物进行了分离,为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实验考察了红霉素浓度、硼酸浓度、柠檬酸浓度、三乙胺浓度和含水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15种氨基醇类手性药物获得了基线分离,其中卡替洛尔分离度达到4.50,3种氨基醇类手性药物部分分离,3种喹诺酮类手性药物没有实现分离。讨论了手性药物分子结构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第五章:在甲醇溶液中合成了盐酸克林霉素–硼酸络合酸,以其作为手性选择剂对18种氨基醇类、3种喹诺酮类手性药物进行了分离,为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实验考察了盐酸克林霉素浓度、硼酸浓度、柠檬酸浓度、三乙胺浓度和含水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18种氨基醇类手性药物获得了不同的分离效果,3种喹诺酮类手性药物没有实现分离。将本章实验结果与红霉素–硼酸络合酸为手性选择剂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讨论了手性分离机理。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3D技术辅助垂体瘤手术治疗和临床教学的应用价值。方法:1.打印3D垂体瘤模型:在医院神经外科招募5例垂体瘤病人,每名病人均在本院影像科完善脑动脉CTA和头颅核磁检查,获得病人的影像数据,然后将原始影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3D重建软件Mimics 21.0中,经阈值比对、编辑蒙版、智能填充、布尔计算、平顺光滑蒙版、配准融合等3D模型重建步骤,重建三维数字化垂体瘤模型,保存为STL文件并
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促使着各种新型材料的产生,其中烧结纳米银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封装材料,相较于传统焊点材料具有高导热性、导电性、优良延展性、润湿性和粘塑性等,因此可以替代传统焊料逐渐发挥作用。但由于烧结纳米银出现及应用的时间不长,其力学性能研究并不充分。同时随着电子封装行业的不断发展,焊点材料服役时的有效尺寸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而测量此类材料力学性能需要用到纳米压痕测试技术,但对试验得到的载荷-位
随着5G时代的到来,计算任务的复杂性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导致对计算机的存储密度和功耗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新方案来解决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忆阻器由于可以将存储和计算集成为一个单元,并在高效能和硬件开发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吸引了大家的关注。然而忆阻器的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首先,随着简单氧化物研究的逐渐成熟,研究人员开始选择性能更优异的二维金属氧化物材料,并且未来忆阻器的一个研究方向是制造
中草药成分众多,基质复杂,在对其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时,样品基质不仅容易对分析仪器造成污染,而且会影响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因此,对这类复杂样品在进行分析前要进行前处理。固相萃取法(SPE)是最具优势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之一。但是传统的SPE吸附剂作用机制较为单一,对复杂中草药基质中的目标成分选择性不强、萃取效率相对较低。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将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s)引入到功能化整体材料
酶固定化不仅要提高酶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还应最大程度保留甚至提高酶的活性。为了提高固定化酶性能,我们采用环氧交联剂交联封装固定化酶,将酶封装在载体表面的“分子笼”中,使得酶分子既能牢固固定,还能很好的保持其天然构象。实验首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磁性微球,并对表面进行功能化:聚乙烯醇(PVA)接枝和巯基修饰,之后将其作为载体吸附褶皱假丝酵母脂肪酶(CRL),最后通过PVA链交联将酶封
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生活的慢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用于治疗的药物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开发合成新的药物成为热门研究领域。本文针对该病的治疗靶点乙酰胆碱酯酶,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吡嗪衍生物。本文设计合成了12个吡嗪酮衍生物14个吡嗪-2-酰胺衍生物,并通过1H NMR、13CNMR和MS波谱等方式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确证,然后利用Ellman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它们在体外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
目的:碳纳米纤维(CNF)材料由于其强度高、密度低、化学性能稳定、生物相容性良好,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材料领域。碳纳米纤维材料还具有弹性模量大、表面积大以及植入生物体内几乎不与被植入部位周围组织发生反应等优点。但碳纳米纤维作为植入物植入体内后呈惰性,几乎不与周围组织发生反应。碳纳米纤维作为植入材料植入体内后,为了使碳纳米纤维材料更好地与被植入部位相结合,将碳纳米纤维与其他材料复合制成复合材料是
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病原菌的耐药率逐年升高,耐药菌感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但是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步伐远远落后于耐药菌的演化和蔓延。随着抗菌研究的开展,发现构建联合用药策略、恢复耐药菌对现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是治疗耐药菌感染的一个有效途径。褐藻胶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AOS)是控制褐藻胶降解得到的混合寡糖,其中包括甘露糖醛酸寡糖(MOS)、古罗糖醛酸寡糖(GOS)以及
手性胺是一类重要的手性药物中间体,在医药、食品和精细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对称硅氢化反应是不对称催化制备手性胺的有效手段。它通过不对称催化还原不同的碳-杂原子双键来产生新的立体中心。本课题以L-色氨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差向异构的手性氮氧催化剂,通过不对称硅氢化反应,分别对β-烯胺酯和酮亚胺底物进行不对称硅氢化还原,有效还原C=C和C=N双键,生成具有高对映选择性的手性胺类化合物。本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造成了巨大的医疗负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被认为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手术方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引起术后血栓形成及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而常见的药物(如烟酸、他汀类药物、α-硫辛酸、EDTA螯合剂等)干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