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野下儿童文学翻译——《哈利·波特》两个汉译本的比较性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儿童成长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越来越频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儿童文学翻译必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可是中国目前关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依然存在不少不足之处。虽然有大量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涌现在市场上,从翻译研究方面的阐述却不多见。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J.K.罗琳自从1997年出版第一本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开始,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哈利·波特”的魔法旋风。该系列小说的两个中文译本,即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简体版和台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繁体版,都得到了中国读者的广泛认同。本文拟从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汉斯·威密尔的目的论角度出发,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前两部的北京和台湾两个译本为例,说明目的论的三个主要原则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及其指导意义。  汉斯·威密尔的目的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角度,该理论认为译文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及策略。具体到儿童文学当中,译者应该以儿童为翻译对象。而由于儿童文学其自身的特点,译者应该以译文的可理解性为翻译的首要目标。本文通过目的论的三个主要原则分析比较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两个中文版本。笔者发现虽然两个中文版本都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但是相比较之下,台湾版本始终把译文的可理解性放在第一位,充分保证了儿童读者在阅读译文小说时几乎没有困难。除此之外,本文尝试通过对目的论的研究来证明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由此引起大家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关注和重视。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网民队伍的急速扩充,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变体应运而生,且越来越多地被人们用于日常生活中。英语网络语言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因此有必要对其认真
罗伯特·考米尔是美国文学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巧克力战争》和《我是奶酪》在文学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们打破了禁忌,将以往作家不敢书写的议题和内容,逼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广告已经成为很重要的社会因素,它与经济,外贸,公司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产品营销的种种策略中,起好的品牌名可以说是最有效最直观的吸引
中上健次作为“透明族”的代表作家,在1975年以作品《岬》荣获第74回芥川奖,他作为战后出生的第一位芥川奖的获得者,由此在日本文坛走红。秋幸也作为中上健次三部曲的主人公开始
一个好译员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演说技巧,而如何处理停顿是则是演说技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方面,同传的特殊情境决定了在目的语中一些停顿是难以避免的,另一方面,在目的语中
回指研究是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经典话题。许多语言学者从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等角度纷纷研究回指,并取得丰硕的成果。Quirk(1985)将回指分成直接回指和间接回
磁传感器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随着高温超导技术的快速发展,将高温超导材料应用于磁信号测量成为超导材料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文章探讨了高温超导材料在微弱磁场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