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儿童成长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越来越频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儿童文学翻译必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可是中国目前关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依然存在不少不足之处。虽然有大量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涌现在市场上,从翻译研究方面的阐述却不多见。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J.K.罗琳自从1997年出版第一本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开始,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哈利·波特”的魔法旋风。该系列小说的两个中文译本,即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简体版和台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繁体版,都得到了中国读者的广泛认同。本文拟从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汉斯·威密尔的目的论角度出发,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前两部的北京和台湾两个译本为例,说明目的论的三个主要原则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及其指导意义。 汉斯·威密尔的目的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角度,该理论认为译文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及策略。具体到儿童文学当中,译者应该以儿童为翻译对象。而由于儿童文学其自身的特点,译者应该以译文的可理解性为翻译的首要目标。本文通过目的论的三个主要原则分析比较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两个中文版本。笔者发现虽然两个中文版本都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但是相比较之下,台湾版本始终把译文的可理解性放在第一位,充分保证了儿童读者在阅读译文小说时几乎没有困难。除此之外,本文尝试通过对目的论的研究来证明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由此引起大家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