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梅花针疗法治疗前后斑秃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同步检测叩刺前后其血浆中SP的含量,由SP与斑秃的关系,分析SP在斑秃病情转归中的作用,从神经-内分泌-免疫学角度探讨梅花针疗法治疗斑秃的现代机理。方法:经皮肤科确诊的斑秃患者20例,按门诊就诊时间顺序分为A、B两组。A组10例,B组10例。A组:基础药物治疗+梅花针叩刺(简称针药组);B组:基础药物治疗(简称药物组)。两组分别取治疗前后肘静脉血测其血浆SP含量,并观察记录A、B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统计并分析结果。结果:血浆中SP含量测定结果:(1)治疗前A组为32.212±6.036,B组为30.632±6.6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①治疗前后自身对比A组含量10.152±2.331明显低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含量16.318±±1.866也明显低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治疗后A组含量10.152±2.331与B组含量16.318±1.86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90%,B组总有效率80%。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1)梅花针疗法能消除或减轻斑秃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其毛发生长和皮损的改善。(2)梅花针疗法治疗斑秃后,其血浆中SP的含量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