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操干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和护理是较为棘手的问题,对该病迄今尚无一种疗效显著的特异疗法及有效的护理手段。且慢性盆腔炎病情比较顽固,常于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临床上的医务人员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来减轻病人的痛苦。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盆腔血运对肌肉本身及相应的支配神经都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运用盆腔操干预护理慢性盆腔炎患者,运动后增加了氧气的吸入、运输和利用,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尤其是加强盆腔血运和盆腔韧带及血管的张力,减轻盆腔的瘀血状况,促进炎症的吸收,从而改善盆腔慢性疼痛、下腹坠痛等局部症状。若该方法有效运用于临床,与目前临床护理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方法相比较,具有针对性强、疗效好、无副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等优点,必将受到广大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欢迎。  方法:根据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在广东省中医院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住院的慢性盆腔炎患者42例,按照自愿、知情同意原则纳入病例,年龄23-4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纳入后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盆腔操干预。采用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表及局部体征评分表进行干预前后的护理评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两组进行临床观察。资料整理和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描述性分析将采用“均数±标准差”。  结果:试验组在局部体征改变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中医症状量化评分方面的效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707),结果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盆腔操护理与常规护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显效率分别为85.7%、47.6%。本研究的结论与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明显相关。  结论:盆腔操是一种有益于改善盆腔环境的运动方法,慢性盆腔炎患者经常行盆腔操运动,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炎症及增生组织软化和消散;尤其可以改善盆腔血运、增强盆腔韧带及血管的张力;减轻和消除慢性盆腔炎的局部体征。将盆腔操运用于临床上护理慢性盆腔炎有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可以缓解下腹部坠胀疼痛的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ET、AⅡ的过量合成和释放以及TXA2-PGI2失衡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目的:进一步研究ET、AⅡ水平改变以及TXA2-PGI2失衡致高血压机理,同时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
[摘 要] 参与式教学法即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在中职市场营销教学理念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营销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下专业技能基础,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快市场营销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 键 词] 参与式教学;市场营销教学;中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
研究目的:  探讨运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中医辨证的方法建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护理规范。  研究方法:  1.以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