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清CRP及Cu、Zn水平,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急性期血清CRP及Cu/Zn比值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早期评估,为脑血管病的预防、病情严重程度的估计、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2008年-2009年在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80例,男性4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52.9±8.8岁。临床诊断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全部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1例,男性29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1.2±10.1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头部CT或MRI、颈部血管彩超检查,采取静脉血检测血清CRP、血脂及Cu、Zn水平,并计算Cu/Zn比值。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对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血清CRP及Cu/Zn比值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脑梗塞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急性脑梗塞患者(P<0.05)2.根据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增厚组、斑块组。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血清CRP水平低于增厚组(P<0.05),颈动脉内膜增厚组血清CRP水平低于斑块组(P<0.05),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斑块组(P<0.01)。3.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者(P<0.05)并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性。根据CS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CSS轻型患者血清CRP低于中型患者(P<0.05),CSS中型患者血清CRP水平低于重型患者(P<0.05),CSS轻型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重型患者(P<0.01)。4.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血清Cu/Zn比值高于健康者(P<0.05)。结论:1.应提高对血脂异常重要性的认识,强调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在剩留血管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多危险因素全面干预——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应用,以使所有的血脂谱全面达标。2.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抗炎、稳定斑块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有重要意义。3.CRP水平不仅能反映体内炎性系统反应的程度,也能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故将血清CRP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脑梗塞预测指标值得进一步探讨。4.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血清Cu/Zn比值增高,其改变与脑梗塞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应注重微量元素的检测,调节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