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小城镇量大面广、自然条件、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历史文化现象和“天人合一”的人文现象从原始村落形态到现代的小城镇形态都始终贯穿了小城镇的发展。“天人合一”文化现象,无论是政治、军事目的,还是民间的风水原理都以“靠山依水”为指向,参照其作为最佳城址选择,这就是云南小城镇特有的“山”和“水”的文化延续和交汇、共生的特点。
山水园林模式是为了更能充分地利用云南小城镇的自然资源,并遵循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中的自然观、环境观、以及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在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中,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城市意象。
云南省富源县大河镇是云南山水景观中普遍的峡谷景观类型,论文以富源县大河镇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发展脉络,摸索出小城镇山水园林成长的促动机制,剖析其问题所在,归纳研究小城镇发展模式的理论,试图探索出一种符合云南多山及多文化共交汇的小城镇发展理念——小城镇山水园林模式,从而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历史考察、纵横对比法:系统考察相关的国内外小城镇发展理论的历史脉络,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理论研究的联动效应与趋势性需求。通过考察对比认为其小城镇的发展模式不适宜云南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归纳法:收集国内外相关小城镇发展的模式理论,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理论的整理和内容抽取,把这些文献以及经典理论的认识上升为论文的理论支持和论点的论证依据,并运用到云南小城镇山水园林的规划设计中。
定性分析法:从调查具体的小城镇入手,对云南小城镇这一概念作定性的分析,即对不同的小城镇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小城镇的问题。
实证研究法:选择实证研究地(富源县大河镇),验证理论成果的应用价值与操作方式,为小城镇山水园林模式的建设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通过实例的研究,从中得出以下的几点研究成果:
(1)为建设云南小城镇山水园林提供理论的依据,对建设云南小城镇山水园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2)云南小城镇山水园林模式是指在总体规划层面上对小城镇景观的子项目——小城镇山水园林做出研究及分析,使中观、微观层次的小城镇景观能在此基础上,逐渐转化为更深层次,符合人本需求的目标发展、人及人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自然在内的、舒适的多样化空间模式。
(3)发展云南小城镇山水园林模式,为建设云南小城镇,提供了新的思路,树立新的形象。同时又能充分地发挥云南的资源优势和地区文化优势,有别于我国其他省份的小城镇发展模式。
通过本文的论述,探索适合云南现阶段小城镇发展的山水园林模式,起到服务于大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生态和文化与一体的环境,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用。云南小城镇规划将不再是单一的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等经济发展模式,而从本质上对人的思想和自然法则做出辩证统一的规划,将更加丰富小城镇规划的内涵,增加小城镇山水文化的促动机制,完善小城镇规划在经济、科学、统筹、区域中文化中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