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西蒙尼德曾经写道:“人的生活如果没有性爱带来的快乐,那还有什么光彩?”由此观之,性爱在人的生活当中占重要的地位。如何正确如理性与爱,性与婚姻的关系,一直是人们长期探索的问题。本论文采用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平行研究方法,以张爱玲的《金锁记》和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为比较文本,对这两位作家的性爱观进行比较分析。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着重对《金锁记》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两部作品的研究现状作了概括论述,并指出这两部作品从性爱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具有的重要意义。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两部作品中男性灵与肉的缺失对女性造成的性压抑,来阐释了张爱玲与劳伦斯的不同的性爱观。张爱玲是通过展现一系列女性在婚姻中的悲惨命运,来抨击封建社会下男性灵与肉的缺失对女性的肉体和精神造成的迫害,表现了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对传统男性的极度失望。而劳伦斯则是通过男性灵与肉的缺失对女性造成的肉体与精神的压抑,来揭示了工业文明下男性对女性正常情欲的压制的罪恶,控诉了那个无情的社会里冷酷、空虚的男人们。论文的第三部分是通过两部作品进行比较论述,分析造成女性性缺失的另一个深层原因——社会。作品着重从两部作品的不同社会文化、社会背景入手,分析了封建道德规范和社会工业文明对在其中生存的女性命运造成的深层悲剧,表现出两个作家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的熏陶下的不同性爱观。张爱玲更多的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控诉了中国封建传统制度造成的不合理的婚姻对女性的摧残,而劳伦斯是从西方工业社会这一实际的社会现实出发,谴责了工业文明下机械物质主义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异化。论文的第四部分比较分析了两部作品中女性的抗争与追寻,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的抗争是带有一种病态的抱复,追寻的爱情也只是虚幻的。她笔下的反抗透出一种悲壮和惨烈,表现了作家的一种消极,无望的人生观。而劳伦斯笔下的女性的抗争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生命原欲的渴求,爱情也表现出一种灵与肉的和谐统一,表现了作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观。论文的第五部分,是从两位作家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社会文化熏陶对作家创作产生的影响,来分析两位作家在作品中表达出不同性爱观的原因。最后的结语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提升,对性爱、爱情、婚姻作了总结与概括,强调了正确的性爱观对婚姻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