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F6对XBP1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的实验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e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确定XBP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核心区域及ATF6在内质网应激状态(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与非应激状态时对XBP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ATF6基因和三个结构域缺失体ATF6S1P, ATF6S2P,ATF6SP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TF6,pcDNA3.1(-)-S1P,pcDNA3.1(-)-S2P, pcDNA3.1(-)-SP;构建XBP1基因启动子报告载体pGL3-XBP1。针对XBP1启动子的各个组成元件,分别设计和构建XBP1一系列截短体的报告载体。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和确定XBP1启动子核心启动子区,进一步结合免疫印迹方法检测ATF6及缺失体S2P、S1P、SP在ERS与非ERS状态下对XBP1核心启动子区转录的调控作用。根据XBP1启动子转录活性设计一系列突变体,检测每个突变型报告载体转录活性,在ERS与非ERS状态下检测ATF6及三个缺失体对每个XBP1突变型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果XBP1启动子的-407bp~+133bp区域是转录活性调控的核心区域;XBP1启动子的-2000bp~-407bp区域不具有转录活性,提示XBP1启动子的-2000bp~-407bp区域可能含有抑制转录活性的组成元件。非ERS状态时,ATF6及两个缺失体S2P、S1P对XBP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明显高于阴性对照,同时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转染ATF6及两个缺失体S2P、S1P后XBP1蛋白表达也明显升高;而在ERS状态时,ATF6及两个缺失体S2P、S1P对XBP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明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ATF6及两个缺失体S2P、S1P后XBP1蛋白表达也相应减少。突变IRE CS、SP(-1879)结合位点,XBP1转录活性明显增加;在应激与非应激状态时,突变IRE CS、SP(-1879)、SP(-690)结合位点,ATF6上调XBP1转录活性。结论ATF6调控XBP1的转录在ERS状态和非ERS状态时具有差异性。非ERS状态时,ATF6上调XBP1的转录和表达,而ERS状态时,ATF6下调XBP1的转录和表达;其中XBP1启动子IRE CS及SP结合位点是影响XBP1转录调控作用的关键元件。
其他文献
下扬子黄桥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背景下的三角洲前缘致密砂岩储层,并具有与富有机质泥岩共存的特点,其储层致密化过程尚待揭示。本论文基于钻井岩心观察、铸
磁法勘探是通过探测岩石、矿石所引起磁场,来研究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等探测对象分布规律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地面、航空、海洋等磁测方法,是最为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
1引言OPEN MARK Ⅱ开放式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是由深圳安科公司与美国ANA LOGIC公司联合生产的Open Mark2000磁共振,其主要由永久磁体及电子部分组成。
钻削加工中钻头的磨损会引起钻杆发生混沌振动.为了从振动信号中提取钻头的状态特征对其进行状态评估,引入了关联维数作为一项评估指标.测试结果表明,钻头在不同磨损期产生的振动
目的:比较尼洛替尼和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诊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于安徽省某医院血液科门诊随访的初诊为慢性髓系细胞白血
页岩层系沉积相分析是页岩油气勘探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国内外学者均已认识到对泥页岩层系开展精细的沉积微相划分,明确有利沉积相带,可为页岩气勘探选区评价提供重要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21世纪成为自媒体盛行的时代。自媒体是媒体变革的产物,以各种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为诞生标志、如微信、微博、QQ等。自媒体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来社交娱乐、学习办公、关注新闻、拓展交际圈、扩大知识面,但其中的负面信息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