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语[のだ]句与汉语“是…的”句从形态上来看,[の]与“的”对应,[だ]与“是”对应,从句子结构上看称为对应句型似乎没有问题。但实际上通过中日对译语料库对两者进行对照,可以得知二者对应的例子意外地很少。并且,从功能上来看日语[のだ]句与汉语“是…的”句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目前的对照研究往往集中在二者共通之处。而对于二者的不同点仅从意义功能上指出哪里不同,造成二者不同的构文原因尚未明了。因此,本论文希望通过对日语[のだ]句与汉语“是…的”句的对照研究,在总结二者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二者不同点产生的构文原因。本论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在归纳总结关于[のだ]的先行研究、“是…的”的先行研究以及二者的对照研究的基础上,找出还未解决的问题,提出对先行研究的疑问,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第二章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利用从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开发的中日对译语料库中抽取的数据明确[のだ]与“是…的”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具体总结二者的不同之处。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暗示焦点的[のだ]与“是…的(1)”。在对二者共通点的构文原因进行再考察的基础上,也试分析了不同点的构文原因。首先,关于表示暗示焦点功能这一共通点的原因,目前的先行研究主要从名词句的对比性来寻求解释。与此不同,笔者认为对这一功能如果从连体修饰从句来分析会得到更明确的结论。其次,关于时态·体态的问题,从两种语言的动词性质的不同进行了说明。最后,关于有宾语时“的”的位置,解释为汉语语序导致的分化。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建立关系的[のだ]与“是…的(2)”。在对二者共通点的构文原因进行再考察的基础上,试分析了不同点的构文原因。首先,关于都能表示说明语气这一共通点,从[xはyだ(x是y)]形态的名词判断句的说明功能来进行了说明。接着,关于二者表示不同种类的说明功能的原因,从[の]与“的”的辖域的不同,具体来说,从[の]除了可以表示“窄辖域”以外还可以表示“广辖域”而“的”只能表示“窄辖域”这一点来进行了说明。最后的结论把日语[のだ]句与汉语“是…的”句产生差异的构文原因试做如下归纳。首先,[のだ]中的[の]与“是…的”中的“的”功能有所不同。[の]可以有“窄辖域”和“广辖域”两个辖域。各自与“连体修饰从句”和“名词从句”进一步与“暗示焦点”和“建立关系”相对应。而“的”只有“窄辖域”。也就是只有把谓语句变成连体修饰从句的功能。“是…的(1)”与“是…的(2)”的区别是由谓语的性质,也就是动态或静态导致的。并且,与接续助词性的形式名词[の]相比,“的”更接近代名词,名词性很强。“的”指代的对象也大多是物或人。由于物或人的性质往往是普遍性的,恒常性的,“是…的(2)”不表示个别的性质而表示一般的性质也就顺理成章了。进一步关于[の]与“的”的差异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那是由谓语的连体性与名词性导致的。日语的动词和イ形容词由于终止形与连体形同形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于形容词和“名词+だ”也可以通过把[だ]变成[な]来修饰名词。可以说日语的谓语连体性很强。汉语的话,要修饰名词,动词一定要加“的”。形容词和名词的情况,加与不加会产生语气的不同。与之相对,汉语的动词名词性很强。动词可以直接当作名词来使用。形容词句和名词句也可以直接作为名词从句来使用。日语的话,谓语后需要加[の]之类的形式名词。因此,[の]具有把谓语句变成名词从句的功能,其辖域可以延伸到整个句子。“的”具有把谓语句变成连体修饰从句的功能,其辖域只能延伸到“是”后面的部分。再往深处思考这种差异就会想到两种语言语序的不同。日语的基本语序是SOV,因此只要通过把V移到0的前面就可以表示修饰关系。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0,并且连体修饰语位于被修饰名词的前面。因此V不能直接修饰0。否则就会变成动宾结构。所以要通过“的”来表示修饰关系。如此,笔者认为“的”被限定到格关系的层次,无法像[の]一样表示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