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下半叶德国工业设计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ki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就德国设计百年兴衰变迁,对一定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和特定国家具体文化背景之于设计面貌的决定作用展开论述,不但进一步明确、合理地界定了功能主义和样式主义这一对历来纠缠不清的概念,指出功能主义和样式主义的分流是在功能和样式的结合达到社会一般经济文化水平的要求之后所做出的再选择,而且创造性地提出设计的发展规律就是功能主义和样式主义围绕着“以人为本,服务于人”这条轴线做此消彼长的波动,整体向前推进.我们以德国设计中特有的理性功能主义指导思想为线索,从其产生背景、表象特征、发展方向三个方面入手,较为系统地考察了二十世纪下半叶德国设计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全文五大部分:首先论证德意志固有的民族气质和德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史决定了德国设计必然演绎一个理性功能主义的传说,接着分三个阶段四个层次详细阐述二战之后,德国设计在经历了理性功能主义向原始功能主义的回归、理性功能主义的再一次繁荣、理性功能主义走出既定误区之后,最终在“以人为本”这一点上同新兴的绿色设计思潮相汇合,在绿色设计中找到了自己自在的家园.
其他文献
该文旨在对目前基本上还是空白的明代文人画和文人剧的综合性研究作一个宏观上的概括和探讨.作者认为,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文人艺术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演变
该论文以揭示室内环境的美学属性为目的,从形式的角度入手,对节奏与韵律这个具体问题做出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在阐述的过程中,运用了邻近学科类比的横断研究方法,有比较的将音
期刊
作者在本文中结合大量亲身实践来探讨液化(电脑软件Photoshop的变形工具)与平面美术相结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笔者已率先完成液化与漫画、插图创作的结合,并己将其应用到实际
在以视觉为中心的信息时代,我们所接受的知识、信息大部分都是从视觉中获取的。视觉信息的获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文字文本;另一种是图形、图象。在现今,图形、图象已成为了传递
该文主要讨论的是贵州省施洞地区苗族银饰文化的发展现状.正文共分五部分,分别介绍的是:第一部分介绍施洞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物质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第二部分介绍施洞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