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时间冗余的航天测控系统任务可靠性评估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ergy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天测控系统作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测控站建立地面与航天器之间的链路,保障航天器全寿命周期的运行与使用。作为天地两大部分之间唯一的联系通道,该系统在各类航天任务中不可或缺,对其任务可靠性的评估一直是航天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一环。航天测控系统的任务是通过测控方案描述的,方案详细地记录了一次测控任务中包含的各个可视弧段、不同弧段中安排的各项测控业务、以及执行业务的具体测控设备。在以往的研究中,对系统任务可靠性的评估一直是基于给定的测控方案。然而,在实际执行任务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时间冗余。一些测控业务在当前弧段失败后,可以调整到后续弧段再次执行(称为跨阶段时间冗余);也有一些测控业务的执行时间需求只占用了可视弧段的一部分时间窗口(称为阶段内时间冗余)。测控方案对上述时间冗余是鲜有描述的。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评估结果,论文研究了测控方案中存在时间冗余时,航天测控系统的任务可靠性评估问题。具体开展了如下工作:(1)对具有时间冗余的航天测控系统进行描述性建模。首先从航天测控系统的组成、业务类型及任务范围出发,完成对测控方案的规范化描述。进而对时间冗余在测控任务中的表现形式进行明确,并给出包含时间冗余的测控方案规范化描述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弧段划分,将规范化的测控方案转换为具有时间冗余的多阶段任务系统(phased mission system,PMS)。(2)在单航天器场景下,对具有跨阶段时间冗余的航天测控系统任务可靠性进行评估。评估过程以具有备份阶段的PMS描述性模型为输入。针对该PMS中,当前阶段的失败可能引起后续阶段系统配置发生变化的特点,选择使用事件树(event tree,ET)模型作为解决方案。提出一种静态组合模型方法,完成对该PMS的任务可靠性建模。在此基础上,基于二元决策图(binary decision diagram,BDD)方法对该静态组合模型进行定量分析。针对组合模型结构非单调的特点,提出基于BDD及其否形式的多阶段BDD构造方法,提高了BDD模型的建模效率。(3)在多航天器场景下,对具有跨阶段时间冗余的航天测控系统任务可靠性进行评估。评估过程以具有公共备份阶段的PMS描述性模型为输入。针对该PMS中,不同测控业务对公共备份阶段的占用取决于其失效时序的特点,选择使用动态故障树(dynamic fault tree,DFT)的动态逻辑门作为解决方案。提出一种多阶段DFT模型构造方法,完成对该PMS的任务可靠性建模。在此基础上,基于时序BDD(sequential BDD,SBDD)方法对该多阶段DFT模型进行定量分析。针对DFT模型结构高耦合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SBDD生成方法,有效地缩减了SBDD模型的规模、提高了计算效率。(4)在多航天器场景下,对具有跨阶段时间冗余和阶段内时间冗余的航天测控系统任务可靠性进行评估。评估过程以具有时间冗余的PMS描述性模型为输入。考虑到解析方法难以对该PMS进行评估,选择基于扩展的面向对象Petri网(extended object-oriented Petri net,EOOPN)仿真方法完成对该PMS的任务可靠性评估。针对现有EOOPN模型定义中存在的不足,对EOOPN的变迁种类进行精简、对其令牌的数据结构进行规范。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三级分层建模方法建立描述该PMS任务可靠性的EOOPN模型。构建的EOOPN模型相较其它Petri网模型,在结构上更加精简、规模上也更小。设计实现基于事件调度法的EOOPN模型仿真工具,并通过一个卫星发射测控任务算例,对该方法进行应用说明和结果验证。另外,在设备不可修、阶段内无时间冗余条件下,运用EOOPN仿真方法对若干不同跨阶段时间冗余假设下的算例任务不可靠度进行估计,并与静态组合模型方法及多阶段DFT方法进行结果比对,吻合程度良好。
其他文献
提升无人平台的自主能力是未来智能化无人作战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无人平台自主能力的核心之一是其在不确定环境中自主学习和规划的能力。然而,智能体学习和规划过程中面临着两大难题:环境的不确定和问题规模的增大。环境模型不准确、行动效果不确定、环境动态变化等不确定因素,以及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大导致状态空间大、动作空间大和任务周期长等特点,为智能体自主学习和规划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马尔科夫决策
学位
单目三维人体姿态估计是指从单台相机拍摄的单张彩色人物图像或者图像序列中估计出人体若干关键点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的问题。人体姿态估计能提供关于人体运动和姿态的丰富几何信息,因此在人机交互、机器人、人类行为分析、游戏设计、虚拟现实、视觉监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尽管诸多研究人员在此领域投入了大量努力,单目三维人体姿态估计仍是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问题。其主要难点在于人体姿态的高自由度、图片深度信息的缺
学位
随着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在社会的诸多领域中,描述同一对象的特征可以来自不同的数据源,因此采集到的数据由多种特征表示组成。这类数据被称为多视图数据,其中每种表示对应数据的一个视图。多视图学习旨在结合多个视图的信息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传统的有监督多视图学习以数据的标签及各视图的特征为输入,通常假设信息是完全的,即数据具有完整的标签信息及特征信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面临信息不完全情形下的多视图学习
学位
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与光电性能,近年来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高κ介电常数的超薄栅介质可进一步缩小器件尺寸以及降低器件功耗,使得二维材料能够在集成电路领域得到实际应用。本论文主要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ALD),结合二维材料的表面特性,着重研究了高κ介电层在石墨烯和黑磷(BP)上的生长机理,以及相关超薄栅电学器件的栅控性能。此外,还探究了Bi2O2Se光电探测器的光电响应机制,并对其栅控光电特性进行
学位
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是不同国家的城市之间,基于共同的情感与利益追求,在促进双方沟通交流、经贸往来的目标下通过签订正式协议而建立的地方层面的友好往来关系。自一战后法国普瓦市与英国约克郡建立世界第一对友好城市关系以来,国际友城关系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当前各国城市维护世界和平、开展国际交流、促进经贸发展的重要渠道。1973年中国天津市与日本神户市建立了我国第一对友好城市关系,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国
学位
传统的陶瓷成型加工技术无法满足航天航空、新能源、生物医疗等领域对复杂异形陶瓷高精度快速制造的需求。本论文利用光固化3D打印成型工艺高精度快速成型的优势,结合先驱体聚合物转化陶瓷技术,以研制复杂异形Si CN陶瓷及其相关复相陶瓷部件为目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数字光处理(DLP)光固化3D打印工艺的先驱体浆料体系,实现了复杂异形Si CN陶瓷及其相关复相陶瓷的光固化3D打印制备。本论文对光固化3D打印设
学位
对诸如建筑物、桥梁、舰船等人造目标的有效识别,在民用及军事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人造目标的有效识别能够实现城市规划、自然灾害检测、海洋监测、军事侦察与精确打击等应用需求。不同于自然目标,人造目标的几何结构多由平板、二面角等典型结构构成,这一重要特征为有效识别人造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基于极化SAR图像中的极化信息,利用目标分解方法(Polarimetric Target Decompositi
学位
相位恢复(Phase Retrieval,PR)问题,即依据m个无相位测量b来恢复长度为n的信号x,是一个病态的非线性逆问题,它是光学成像、显微成像、军事侦察与遥感等诸多应用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借鉴非凸优化以及深度学习的最新研究成果,随机相位恢复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但是,对于在工程实践中更普遍的傅里叶相位恢复(Fourier Phase Retrieval,FPR)问题,受限
学位
符号速率估计是通信信号测量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非协作的应用中,符号速率估计是需要首先完成的,因为信道估计、调制方式识别、解调等算法都需要在同步采样的条件下进行。符号速率估计可以用于智能光网络中的自适应通信,即收发双方可以根据信道参数选择不同的调制方式、编码方式以及符号速率,实现更高频谱效率的通信。该问题也可以应用于测量自动化,通过自动估计符号速率、信道色散等参数,解决光通信信号的测量问题。循环平稳
学位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历史源远流长。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走出去”战略、文化强国战略的成功实施促使中国文化产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并逐步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特别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重要抓手的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把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与实施国家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有力推动文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