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XO8通过泛素化mTOR参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ius0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目前结直肠癌转移是临床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当结直肠癌确诊时,大约有20%~40%病例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而根治术后再次发生的肝转移率约为50%;结直肠癌死亡的患者中肝转移率高达45%~71%[1]。因而,加强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阐明结直肠癌发生转移的分子机制,对结直肠癌的转移进行预测、诊断和相关预后判断等是目前结直肠癌研究的前沿,对于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课题前期实验发现miR-223通过其下游靶基因FBXO8促进结直肠癌转移,FBXO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但是FBXO8基因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FBXO8基因是F-box蛋白家族的一名新成员,F-box蛋白家族属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该系统可以介导真核细胞内大多数调控性蛋白的降解,所以对于维持细胞内的稳态、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周期和凋亡等过程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2]。泛素对于蛋白的转录后修饰由三个酶介导:E1活化酶、E2交联酶和E3连接酶。F-box蛋白家族特征是具有大约40个氨基酸序列的F-box基序,它作为泛素E3连接酶SCF(Skp1/Cullin/F-box)蛋白复合物中的亚单位发挥其作用,F-box蛋白通过与底物的直接结合来决定底物泛素化的特异性[2]。目前仅有3篇文献报道了FBXO8在肿瘤中的作用。FBXO8可抑制ARF6介导的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3]。FBX08被发现是一个新的c-Myc结合蛋白,c-Myc通过抑制FBX08的相关功能,来提高癌细胞的侵袭能力[4]。本课题组研究发现FBX08可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能力并与肝癌病人的低生存率相关[5]。以上均提示FBX08与肿瘤的演进密切相关。本课题选取FBX08作为靶点,进一步探讨FBX08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中的功能和相关机制,主要内容如下:(1)明确FBX08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2)揭示FBX08通过泛素化降解mTOR参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新机制。本课题旨在阐述结直肠癌转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抗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提供一个新的基因靶点。研究方法1.FBX08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1)设计并构建FBX08慢病毒过表达载体,由公司进行慢病毒上清的包装,感染至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及SW480中,应用流式分选技术分选后构建稳定表达基因的细胞株,利用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验证FBX08蛋白量的表达变化。(2)利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3个商品化的FBX08SiRNAs片段瞬时转染至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中,利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验证FBX08蛋白量的表达变化,得到Sil及Si3是有效率的干扰片段。设计并构建Si3的FBX08慢病毒干扰载体,由公司进行慢病毒上清的包装,感染至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中,应用流式分选技术分选后构建稳定表达的细胞株,利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实验验证FBX08蛋白量的表达变化。(3)利用MTT比色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周期、体外侵袭实验、检测FBX08过表达和干扰后对体外结直肠癌细胞株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4)利用整体可视化动物模型,观察FBX08过表达及干扰后对裸鼠皮下成瘤及尾静脉体内转移能力的影响。2.FBXO8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中作用机制探讨(1)利用Western blot实验观察FBXO8对mTOR的泛素化降解。(2)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CO-IP实验检测FBXO8与mTOR相互作用,以及构建截短子寻找两个蛋白的具体结合位点。(3)利用MTT比色法、体外侵袭实验探讨FBXO8通过泛素化mTOR调控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研究结果1.FBXO8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1.1建立FBXO8过表达及干扰稳定细胞株(1)FBXO8稳定过表达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FBXO8在2种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与SW480中的表达量变化,以各自细胞Mock组为对照(mean±SD:1±0.000),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FBXO8在2种细胞株中Mock组与过表达组间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两两比较显示FBXO8在HT29与SW480细胞过表达组中的表达较高,且显著高于各组的Mock组细胞中的表达(P<0.001,P<0.001)。(2)FBXO8瞬时干扰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FBXO8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中的表达量变化,以细胞NC组为对照(mean±SD:1±0.000),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FBXO8在细胞株NC组与干扰组1和干扰组3间表达具有显著差异(mean=0.141,mean=0.007)与干扰组2间表达没有显著差异(mean=0.73),且有差异组中NC组显著高于干扰组1与干扰组3间细胞中的表达(F=10323.340,P<0.001)。选出干扰片段3稳定干扰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FBXO8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中的表达,以细胞NC组为对照(mean±SD:1±0.000),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FBXO8在细胞株NC组与干扰组3间表达具有显著差异,且NC组显著高于干扰组3细胞中的表达(T=238.247,P<0.001)。(3)FBXO8过表达后利用Western blot检测FBX08在2种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与SW480中的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mock组相比,FBX08在HT29与SW480细胞过表达组中的表达升高。(4)FBXO8瞬时干扰后,利用Western blot检测FBXO8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中的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FBXO8在细胞NC组中的表达最高,在干扰组1与干扰组3中表达较低,NC组与干扰组2间表达没有显著差异。选出干扰片段3进行稳定干扰后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FBXO8在干扰片段3细胞组表达降低。1.2 FBXO8过表达后对结直肠癌细胞株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1)利用 MTT 比色法对 HT29/MOCK、HT29/FBXO8、SW480/MOCK、SW480/FBXO8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变化进行检测,并且绘制生长曲线。析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HT29细胞株生长时间水平差异无显著性(F=2490.517,P<0.001),细胞增殖能力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4459.680P<0.001);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无显著性差异(F=525.859,P<0.001);SW480细胞株生长时间水平差异无显著性(F=624.042,P<0.001),细胞增殖能力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173.557,P<0.001),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无显著性差异(F=131.971,P<0.001)。结果表明,与Mock组相比,FBXO8过表达组的增殖速度明显减慢。(2)利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HT29/MOCK、HT29/FBXO8、SW480/MOCK、SW480/FBXO8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变化,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HT29/MOCK、HT29/FBXO8 和 SW480/MOCK、SW480/FBXO8细胞株中2组细胞组间的克隆形成能力存在显著差异(T=7.379,P=0.002;T=30.765,P<0.001)。结果提示,与Mock组相比,FBXO8过表达组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02;P<0.001)。(3)利用Boyden侵袭小室观察FBXO8过表达处理后,HT29和SW480细胞株的体外侵袭能力变化。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HT29/FBXO8和SW480/FBXO8组与HT29/MOCK、SW480/MOCK组间的细胞侵袭能力的差异具有显著性(T=11.515,P<0.001;T=18.627,P<0.001)。与 Mock 组相比,HT29/FBX08和SW480/FBXO8细胞穿过膜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01;P<0.001),结果表明FBX08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1.3 FBXO8干扰后对结直肠癌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1)采用MTT比色法检测SW620NC、SW620Sil、SW620Si3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变化进行检测,并绘制生长曲线。析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W620细胞株生长时间水平差异无显著性(F=1517.886362321,P<0.001),细胞增殖能力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F=268.6163860441 P<0.001);时间与组间交互效应无显著性差异(F=1517.886362321,P<0.001);结果提示,与NC组相比,FBX08干扰组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升高。(2)利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SW620NC、SW620Sil、SW620Si3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变化,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显示,SW620NC与SW620Sil、SW620Si3间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存在显著差异(F=0.19,P=0.011;F=0.24,P=0.009)。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FBX08干扰组的增殖能力明显升高。(3)利用细胞周期实验观察SW620NC、SW620Si3细胞周期的变化,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SW620NC、SW620Si3组G1期存在显著差异(T=9.624,P=0.001);S 期也在显著差异(T=-14.970,P<0.001);G2 期存在显著差异(T=8.060,P=0.001)。结果表明,与SW620NC相比,SW620 Si3组的进入增殖期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4)利用Boyden侵袭小室观察FBX08干扰处理后,SW620细胞株的体外侵袭能力变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W620NC、与SW620Si1、SW620Si3间的细胞侵袭能力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99.20,P<0.001;F=305.6,P<0.001)。与NC组相比,两个干扰组细胞的穿膜数目明显增加(P<0.001;P<0.001),结果表明FBXO8过表达后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增强。1.4 FBXO8过表达及干扰后对结直肠癌细胞体内生物学行为的影响SW480/MOCK、SW480/FBXO8 与 SW620NC、SW620Si3 4 株不同细胞株进行皮下成瘤和尾静脉注射体内转移实验,裸鼠皮下成瘤单个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细胞的组内皮下成瘤能力都具有明显差异(F=9.552,P=0.01487710397974;F=28.525,P<0.001)。比较后发现,MOCK 组的皮下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快于FBX08过表达组,NC组皮下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FBX08干扰组。裸鼠的尾静脉体内转移实验结果显示:两种细胞株均在肺脏表面可见明显的转移灶,SW480/MOCK组中裸鼠出现肺脏转移率为100%(6/6);SW480/FBXO8组中裸鼠出现肺脏转移率为66.7%(4/6);SW620NC组中裸鼠出现肺脏转移率为66.7%(4/6);SW620Si3组中裸鼠出现肺脏转移率为100%(6/6)。以上结果显示:FBXO8抑制结直肠癌细胞株的体内成瘤及转移。2.FBXO8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中作用机制探讨2.1 FBXO8对mTOR的泛素化降解(1)利用 Western blot 检测 SW480/MOCK、SW480/FBXO8 细胞中 Akt/mTOR信号通路及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SW480/MOCK组相比,SW480/FBXO8组中Akt、p-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但mTOR、p-mTOR、P70S6K、P-P70S6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2)利用MG-132处理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及乳腺癌细胞株MCF-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G132处理后,2种细胞株中mTOR、P-mTOR蛋白的表达上调。(3)利用MG-132处理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FBXO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G132处理后,细胞中mTOR、P-mTOR蛋白的表达上调。(4)FBXO8对mTOR的泛素化降解检测试验在进行中。2.2 FBXO8与mTOR的相互作用检测(1)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W480/MOCK与SW480/FBXO8细胞中FBX08与mTOR共定位情况,结果显示:FBXO8与mTOR定位于癌细胞胞浆,且SW480/FBXO8组中FBX08与mTOR共定位处荧光明显强于SW480/MOCK。(2)利用 CO-IP 实验检测 SW480/MOCK 与 SW480/FBXO8 细胞中 FBX08与mTOR结合情况,结果显示:FBXO8与mTOR存在直接结合作用。(3)构建 FBXO8 的两段截短子 FBX-Sec7(1132-1700a)和 FBX-1(851-1247a),利用CO-IP检测其与mTOR分子的结合,结果显示FBX-Sec7区域能与mTOR结合。(mTOR截短子部分实验正在进行中)2.3 FBXO8通过泛素化mTOR调控结直肠癌增殖和侵袭利用Rapa(雷帕霉素)处理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Si3,利用MTT比色法对SW620Si3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变化进行检测,Boyden侵袭小室观察SW620Si3细胞株的体外侵袭能力变化。结果显示:Rapa处理后SW620Si3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下降;体外侵袭能力减弱。以上结果显示:FBXO8对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抑制是通过泛素化降解mTOR作用的。结论1、FBXO8具有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2、提出一个新的调控机制,即FBXO8通过泛素化降解mTOR抑制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
其他文献
从海绵城市问题导向和景观环境全面提升的角度,对深圳已使用20多年的居住建筑小区——天健花园进行海绵化改造。在解决小区局部积水、地下室顶板渗漏等痛点问题的同时,改变场
本文介绍赵学义主任治疗湿疹的经验,赵学义主任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有一证型患者属于肝经郁热,脾虚湿停证,多由于平素情志不疏,肝气郁结,加之先天脾胃虚弱或过食辛辣肥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数字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随之而来的就是个人数据跨境的转移、使用和处理,也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可以这么说,现如今绝大部分的跨境贸易都要依赖个人数据的跨境流动,来保证基本的商业需求得到满足。与日益增长的数据流动需求形成反差的,是各国针对数据跨境流动中的保护法律制度各不相同且无法达成统一的标准,这也导致了个人数据跨境自由流动与保护之间的矛
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对原有城市水文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迅速,同时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带来了如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城市暴雨后积水严重、地下水位降低等问题。“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利用低影响开发理念,构造城市在顺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良好“弹性”。就城市洪涝问题而言,“海绵城市”特指可以发挥渗水、滞水、蓄水、净水、用水、排水,且在需要时可以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的新型生
船舶操舵装置是船舶航行的重要设备,对此SOLAS公约、IACS统一要求M42、主管机关法规及本社规范等都对操舵装置有明确的要求,但由于存在公约、规范在编写的形式及所站的角度不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市场势头良好,发展迅速,一直往着集约高效的方向发展。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成本的控制这一个环节则变成了关键一环,其在工程中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稳步阶段,建筑行业的增速也逐步放缓,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使得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明显加剧,特别是在建筑业全面实施了营改增之后,许多中小型建筑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困难;再加上建筑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低,又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工具和方法,使得建筑企业的成本随时面临失控的风险。传统的成本控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建筑企业的需求,行业对运用BIM技术控制建设项目成本的呼声越来越高。基于这种背景,本文系统
近年来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短缺,以及随之而来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环保、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在政策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全球风电产业快速发展,近十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但风电在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依然很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占主导地位。究其原因在于风电建造成本高,而且风能资源常分布在山地、河谷、高原以及近海地区,风电场施工和运维管理难
目的:慢性脑缺血是导致痴呆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见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扎冲十三味丸作为蒙医经典方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效果显著。然而成分复杂,药效物质不明及作用机制不清严重限制了其发展应用。本文以扎冲十三味丸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评价其对慢性脑缺血的治疗效果,利用谱效筛选的方法,确定其作用于慢性脑缺血的活性物质基础,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规范扎冲十三味丸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