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斑秃(Alpecia areata)是一种非瘢痕性的炎症性脱发性疾病,大约半数病人病情反复发作,可迁延数年或数十年。脱发对患者的心理、工作和社会活动均产生严重影响。祖国医学对斑秃形成病因的认识及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血瘀与斑秃的形成密切相关,通过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瘀型斑秃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对其具体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而目前国内外研究显示斑秃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由T细胞及细胞因子相互调控,其中以IFN-γ为斑秃发病的关键因子。对血瘀证的现代理论研究表明氧自由基损伤为血瘀引起发病的主要机制,表现为抗氧化物质(SOD)及氧化物质(MDA)的变化。本研究拟通过检测血瘀型斑秃及非血瘀型斑秃外周血血清IFN-Y、SOD、MDA的水平,并分析IFN-γ与SOD、MDA的相关性,探讨血瘀引起斑秃发病的相关免疫学机制,为从免疫学角度诠释血瘀型斑秃的发病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方法:选取80例斑秃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检测其空腹外周血血清中IFN-γ、SOD、MDA的水平;严格根据血瘀型斑秃辨证标准分为血瘀型斑秃组、非血瘀型斑秃组;根据斑秃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斑秃组、重型斑秃组;根据斑秃病情活动情况分为活动期斑秃组、恢复期斑秃组;根据病程长短分病程>1年斑秃组、病程≤1年斑秃组。比较不同中医证型、不同病情程度、不同活动状态及病程长短的IFN-γ、SOD、MDA水平的差异,并分析血瘀型斑秃和非血瘀型斑秃IFN-Y与SOD、MDA值变化的关系。结果:1.血瘀型斑秃组与非血瘀型斑秃组两组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疾病活动状态无统计学差异。2.IFN-Y值比较:重型斑秃组>轻型斑秃组>正常对照组,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活动期斑秃组、恢复期斑秃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斑秃组、恢复期斑秃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病程>1年、病程≤1年>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1年、病程≤1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瘀型斑秃组>非血瘀型斑秃组>正常对照组,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SOD值比较:重型斑秃组<轻型斑秃组<正常对照组,三者之间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1年)<病程(≤1年)<正常组,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型斑秃组<非血瘀型斑秃组<正常对照组,三者之间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斑秃组与非活动期斑秃组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4.MDA值比较:重型斑秃组>轻型斑秃组>正常对照组,三者之间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1年)>病程(≤1年)>正常组,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型斑秃组>非血瘀型斑秃组>正常对照组,三者之间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斑秃组与非活动期斑秃组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5.在血瘀型斑秃组IFN-Y与MDA水平变化呈正相关,与SOD活力变化呈负相关,而在非血瘀型斑秃组IFN-Y与MDA、SOD变化无相关性。结论:IFN-Y为斑秃发病的重要因素,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SOD与MDA也与斑秃发病有关,在血瘀型斑秃中尤为明显,与病情严重程度、病程长短相关,且血瘀型斑秃患者机体内IFN-γ水平的变化与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状态相关。因此,推测血瘀引起斑秃发病除与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状态有关,还与IFN-Y异常表达相关,并且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