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湿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zhang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导师魏绍斌教授积数十年临床经验,采用清湿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取得了较好疗效。在此基础上,应用导师经验方及内异康复片口服,妇安宁栓直肠导入,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客观评价清湿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或)子宫腺肌病(湿热瘀结证)的确切临床疗效。方法:以临床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或)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属湿热瘀结证,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子宫腺肌病组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腺肌病组;各组同时给予导师经验方汤剂口服,2日1剂,每日3次,经期不停药;内异康复片4片,口服,每日3次,妇安宁栓直肠纳药,每次1粒,每日1~2次,均经期停药,月经干净3天后继续用药;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对治疗前后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中医相关证候及血清CA125水平、妇科超声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该治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止痛疗效:治疗后痛经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0.14%,治疗后痛经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盆腔疼痛积分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月经情况疗效:治疗后月经经期、量、色、质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95.77%。治疗后能明显改善经行腹痛程度、经行腹痛持续时间、性交痛、持续性盆腔疼痛、肛门坠痛、痛有定处、月经过多、经色黯红夹血块等主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期延长、二便异常、带下异常等次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血清CA125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妇科B超:子宫体积和(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治疗后较治疗前稍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EMT、AM及EMT合并AM三组患者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在VAS评分差值、中医证候积分差值、血清CA125水平差值、子宫体积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缩小方面,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湿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或)子宫腺肌病(湿热瘀结证)在盆腔疼痛、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方面疗效显著;相关中医证候及血清CA125水平亦明显改善;但子宫体积和(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短期内尚未取得理想疗效,需在日后延长治疗时间行进一步观察;说明本治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或)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联合组织多普勒评价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左心功能早期损伤的价值。方法对40例首次接受胸部放疗的食管癌患者,于放疗前、放疗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目的:  通过观察湿咳方治疗喉源性咳嗽湿阻咽喉证患儿治疗前后临床主、次要症状及体征、舌苔的变化,客观评价湿咳方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湿阻咽喉证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小儿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提出了基于垂直层叠结构的双波段传感器,该结构为同时对可见波段和近红外波段进行成像提供了可能。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波长的光在硅材料中穿透深度的非线性分布,即:短波
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具有很强的杀灭疟原虫的作用,是目前治疗疟疾病的首选治疗药物。而青蒿素类产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影响了此类产品的推广和广泛使用,究其原因是因为青蒿素在青蒿中含量低,加上青蒿素在提取过程中多种副产品没有得到充分综合利用,如青蒿挥发油和青蒿酸等,通常被作为废弃物进行处理,一方面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在处理过程中增加了青蒿产品的成本。为了降低青蒿素的成本,开展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