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鸟崇拜就是崇鸟、敬鸟、化鸟为神,对之顶礼膜拜的一种文化现象。鸟崇拜不仅与人们的宗教信仰观念相一致,同时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及审美意识有极其密切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进步,艺术创造能力的提升,鸟崇拜的内涵也不断发生改变。 先秦时期的吴越和中州发现大量与鸟崇拜有关的事物,并且它们之间有很大差异性,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一是时代不同,二是地域不同。本文试图从纵横两个方面,将先秦时期吴越与中州两地的鸟崇拜作一个全面的比较。 本文正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时间限定在新石器时期,以吴越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与中州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为代表,以考古发现的鸟形器和鸟纹饰材料为研究对象,分门别类进行分析论证。从鸟形象的数量看,吴越盛行鸟崇拜,而中州相对薄弱;从艺术创作看,无论构图、绘画雕刻技巧、载体,两地均有不同,其中构图上差别最大,因而选取“鸟日复合纹”、“鸟稻复合纹”和“鸟人复合纹”三种不同构图方式进行比较研究。 第二部分将时间限定在三代,也就是夏商西周。中州顺利进入文明时代,在三代的经营中建立了稳固的政治文化。而吴越随良渚文化的突然消失归于沉寂,在夏商与西周初期难觅文明迹象。鸟崇拜上的表现是中州地区逐渐兴盛,吴越地区难觅踪迹。本段先从文献入手,论证了商代玄鸟崇拜和西周赤鸟崇拜,再从考古实物出发,归纳鸟形器和鸟纹饰的艺术规律,发掘三代中州鸟崇拜的独特内蕴,即祖先崇拜和王权崇拜。而吴越由于文献失载和考古实物缺失,鸟崇拜极其衰落。从西周后期的少量器物中,发现该时期吴越鸟崇拜的特点:模仿性和地方特色并存。 第三部分将时间限定在春秋战国。中州由于周王室式微而丧失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与此同时诸侯并起,思想观念多样化。吴越逐渐走出三代的阴霾,争霸中日益强盛,与中州密切交流中发展政治文化。此时中州鸟崇拜开始两级分化,一方面做为王权的象征高高在上,一方面挣脱了束缚走向自由的天地。吴越地区鸟崇拜再次兴盛,一方面继续接受中州文化的辐射,一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横向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地域特色造成两地不同的鸟崇拜。中州自新石器至春秋战国末一直未中断过,而吴越在夏商西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文化断层。中州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其政治文化特色,而远离中心的吴越保持了地方特色。纵向上,河姆渡的自然崇拜、良渚的神灵崇拜、商代的祖先崇拜、西周的王权崇拜,均鲜明地反映在鸟崇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