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乘用车保有量位居世界之首,每年有大量的橡胶轮胎报废,形成巨大的环境压力。同时,我国目前仍然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异和东西部差异;因而在落后的乡村,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设计理念落后等原因,造成大量农户的自建房屋缺乏抗震设计及抗震构造措施。此类建筑在经受地震作用后轻则墙体开裂,重则房倒屋塌;以汶川地震为例,累积造成经济损失8452亿,人员伤亡10万人以上。基于此,本文建立了废弃橡胶轮胎环箍散体材料构造地基的概念;将橡胶轮胎与散体材料组成复合体,橡胶轮胎作为弹性元件具有将外界输入的能量转化为自身弹性势能的能力,而散体材料颗粒间的摩擦又能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加以耗散;因而复合体具有潜在的耗能隔震特性。为将此型构造地基应用于村镇建筑,简化村镇建筑抗震设计环节,提高农户自建房屋的抗震性能,本文研究了三层单束柱状叠合体的抗剪性能、叠合体的滞回耗能能力及构造地基模型在往复荷载下的力学行为;针对上述三个方面做了如下具体研究:首先进行了叠合体双剪试验;研究发现叠合体剪切破坏经历三个阶段,即整体挠曲侧移、测试单元横向压缩、单元体界面间相对滑移,荷载-位移曲线呈近似三段折线,这一现象主要由界面间的弹性爬移造成;循环加载能显著提高叠合体抗侧刚度;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当荷载水平临近峰值时,叠合体水平位移不断增长,因无法收敛而破坏;最后得到叠合体的抗剪强度包络线和各竖向力条件下应力-应变曲线上升段本构方程的统一表达式。其次对叠合体进行了往复加载试验;研究发现各竖向力条件下叠合体的滞回曲线均十分饱满,说明叠合体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使进一步研究构造地基整体的抗震性能成为可能;随着竖向力的增加,叠合体的初始刚度、屈服荷载、峰值荷载均相应增大,骨架曲线随之变得舒展上扬;为抵消不同轴力对骨架曲线的影响,将骨架曲线进行无量化处理;处理后的各条曲线走势趋于一致,便于用统一的数学表达式对其进行描述;叠合体屈服后,高竖向力状态下,初始阶段叠合体刚度退化速度较低竖向力时要快,而后趋同;由于高竖向力状态下叠合体初始刚度大,结合退化速度等因素,相同水平位移时,此时叠合体的残余刚度较大;且高竖向力状态下竖向力对残余刚度的贡献率大,说明适当提高叠合体工作时的竖向压力有利于提高构造地基的延性。叠合体屈服前,阻尼比随竖向力的增加而减小;屈服后相同水平位移时,各竖向力下叠合体阻尼比趋同。最后通过低周往复试验研究了构造地基模型的力学行为。研究发现通过采用错缝搭接能够提高构造地基的水平承载力和抗侧刚度;随着错缝搭接维度的增加,构造地基滞回圈形态由长细的梭形渐变为饱满的杏核形,其饱满程度显著增加,滞回圈呈逆时针旋转的趋势,构造地基的水平承载力和抗侧刚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水平承载力的增幅29.9%、42.1%,抗侧刚度的增幅为44.8%、98.2%。采用增设纤维网片的方法也能提高构造地基的水平承载力,但削弱了构造地基的初始刚度;碳纤维网片是以松弛的状态铺设在构造地基层间界面内,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两层单元体的层间联系,使得构造地基的初始抗侧刚度有所下降;随着构造地基水平位移的增加,网片内纤维被张紧,碳纤维网片对构造地基整体性的增强作用开始发挥;随着构造地基整体性的提高,提高了构造地基水平承载力并延缓了构造地基抗侧刚度的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