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照射对局部区域复发率、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同时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显示的淋巴结转移数目分级、淋巴结转移区域数目分级及肿瘤体积分级不同时的预后差别。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的355例患者,术前均未行放化疗,随诊资料齐全,术后病理资料完整。术后接受预防照射者103例,术后开始放疗时间≤4周者86例、>4周~≤8周者10例、>8周~≤12周者7例。处方剂量<50Gy/25次者10例、50~54Gy/25~27次者89例、>54Gy/27次者4例。照射野包括双侧锁骨上者38例,未包括者65例。103例中78例接受传统二维常规放疗,总剂量50~54Gy/25~27次。22例全程适形放疗者,剂量50~60Gy/25~30次。3例后程适形放疗患者总剂量54~60Gy/27~30次。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355例患者中12例失访,随访率为96.62%。全组病例自手术之日起计算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8%、51.55%、35.54% ,平均生存期45.53个月,中位生存期37.30个月。其中单纯手术组252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35%、51.98%、38.20% ,中位生存期37.30个月;术后放疗组103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35%、50.49%、29.32% ,中位生存期37.23个月。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0期患者单纯手术组生存率明显高于术后放疗组(χ2=5.34, P=0.0209)。N1期则相反,术后放疗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6%、43.14%、24.62%,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的67.03%、26.37%、7.90%(χ2=8.11, P=0.0044)。淋巴结转移数目为1~2枚或≥3枚时,术后放疗组生存率均高与单纯手术组(χ2=4.29, P=0.0383;χ2=8.81, P=0.0030)。淋巴结转移区域数为1区域或≥2个区域时,术后放疗组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χ2=4.62, P=0.0317;χ2=4.68, P=0.0305)。Ⅲ期或Ⅲ+Ⅳ期患者术后放疗组生存率也显著地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2)至随访结束全体局部区域复发率46.76%。其中单纯手术组局部区域复发率47.62%,术后放疗组44.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胸背部疼痛、病变有无外侵均未见明显影响,T分期及术后肿瘤标本体积对局部区域复发率未见明显影响(P>0.05)。N1期者术后放疗组局部区域复发率50.98%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7, P=0.018)。淋巴结转移数目≥3枚时,术后放疗组局部区域复发率50.00%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0, P=0.041)。而淋巴结转移区域数不同时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未见明显差别(P>0.05)。病理分期为Ⅲ期患者在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73.97%和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6, P=0.012)。Ⅲ+Ⅳ期者单纯手术组局部区域复发率为70.00%,术后放疗组为49.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5, P=0.018)。(3)全组病例的远处转移率16.90%。术后放疗组远处转移率31.07%,高于单纯手术组的11.11%,差异有显著性(χ2=20.734, P=0.000)。T3期或T3+4期术后放疗组远处转移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且差异有显著性(χ2=18.953, P=0.000;χ2=16.062, P=0.000)。术后肿瘤标本体积>1.8cm3时,术后放疗组远处转移率30.85%高于单纯手术组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47, P=0.000)。N0期单纯手术组远处转移率6.21%,术后放疗组28.85%,后者较高(χ2=19.439, P=0.000)。Ⅱ期患者术后放疗组远处转移率30.00%高于单纯手术组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60, P=0.000)。淋巴结转移数目及淋巴结转移区域数不同时两组远处转移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食管癌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尤其当转移淋巴结数目≥3枚时,术后放疗能显著地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进而提高长期生存率。(2)术后预防性照射能降低Ⅲ期或Ⅲ+Ⅳ期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率,并提高长期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