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经贸往来的日益增加,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学习者加入了汉语学习的热潮之中。对于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来说,学好汉字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汉字与他们的母语文字在发音体系、思维方式、构形方式等方面迥然不同,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他们学习汉语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汉语学习兴趣和效率。如果这些困难在初级阶段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会严重影响学习者下一阶段的学习。再者,来中国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大多数都来自亚洲国家,这使得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容易成为被忽视的群体。汉字教学本身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薄弱点,这类研究需要得到加强,特别是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更要予以重视。就如何提高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学习效率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这个研究热点是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将经典的偏误分析法应用到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习得研究中是合适的。因此,本文试图从汉字的偏误分析角度出发,结合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汉字的特点,解释这一学习群体的汉字书写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心理学理论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和应对策略。具体内容如下:(1)笔者通过收集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初级阶段预科班留学生的书面作业和听写作业中出现的汉字书写偏误作为语料,结合前人的偏误分类方法,在改进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分类。针对收集的语料进行分类统计,找出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问题所在。(2)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各类书写偏误进行定义和解释,并详细举例分析。(3)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主要问题,结合这类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汉字本身的特点,挖掘汉字偏误产生的原因,这些原因中,有学习者自身原因,有教学环境的原因,还有汉字的独特性引起的原因。还针对汉字的原因作出分类探讨。(4)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从情节记忆理论、原型理论、文化联想、认知加工层次理论入手,分别举例探讨汉字教学的改进方法,以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效率。